中西医结合专业
您的位置: 骨科在线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园地-骨科人文
  • 128771
    15:25
    编者按:脊柱侧凸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发病率可达0.75%-2.4%,不仅可能会因外观畸形导致患者自卑等心理障碍,更可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近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脊柱之光”慈善基金资助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脊柱侧凸贫困患者小米(化名),长海医院骨科主任李明教授及其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的复杂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小米,今年15岁,家庭条件十分艰苦。母亲是保洁工人,一年前,父亲因车祸外伤,瘫痪在家,父亲的手术和治疗费用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伤痕累累。父母离异后,母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然而2个月前,母亲无意中发现女儿后背不平、向右凸起,四处求医就诊,确诊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当得知矫形手术费用高昂后,这个单亲家庭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左一为长海医院李明教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来到了长海医院就诊。李明教授判断小米的脊柱侧凸会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手术风险也会随之增高。清洁工人用双手为我们擦亮整个城市,得知小米的家庭情况后,李明教授决定协调“脊柱之光”慈善基金,给眼前这母女俩送去希望,尽快为小米手术。李明教授团队手术中小米所要接受的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手术中存在神经损伤、大出血、脊髓牵拉等风险,国内只有少数脊柱外科中心能安全实施。在全面考量手术风险后,长海医院骨科脊柱畸形团队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导航技术辅助手术。术中,机器人精确的显示出了患者椎体结构的准确数据和图形,并辅助医生精准地完成了置钉,减小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了矫形效果。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一周小米就佩戴支具下地活动了。花季少女天真的眼神里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她向医生们许诺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护士帮助更多的人。看着孩子挺直的脊梁和日渐开朗的性格,小米妈妈眼中时常噙满激动的泪水。她由衷感谢长海医院骨科给予孩子有尊严的人生,将女儿从脊柱侧弯的自卑中拯救出来。据李明教授介绍,长海医院骨科“脊柱之光”慈善基金成立多年,每年资助2-3位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贫困脊柱侧凸患儿手术,希望这些孩子能够重获挺拔的身姿,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近年来,长海医院骨科致力于脊柱侧弯三维矫形技术的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机器辅助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相比传统徒手螺钉置入,该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手术安全性好的优点。今后长海医院骨科会继续立足本职,钻研业务,以无私和大爱为更多脊柱畸形患者带来福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翟骁 杨依林
  • 128767
    09:47
    导语:2014年5月,意大利著名矫形外科专家Catagni教授应邀来到北京,在首届“外固定与足踝重建国际论坛”上做了专题演讲,会后与秦泗河主任等人一起检查病人、同台手术、查房研讨病例,并在同期举办的第二期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班上进行授课。从此Catagni教授与中国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俨然成为两国矫形外科学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两年后的2016年6月,经过秦泗河主任的联络与推荐,我有幸被派到意大利,跟随Catagni教授进修学习,开始了我在意大利的Ilizarov技术学习交流之路。2014年5月 Catagni在北京学术活动的留影 ↑ 光阴似箭,转眼间来到意大利莱科(Lecco)已经一个半月了,从最初的陌生与好奇,到现在的熟悉和平淡,是时候静下心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了。莱科位于米兰以北约50公里,是意大利伦巴第政区的一个城市,规模不大,只有30多万人口。莱科城区坐落于人字形的科莫湖一角,北边是湖的入口,其余三面环山,主城区坐落在湖东边的山脚下,依山而建,甚至许多房屋建在半山腰,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之所以选择来意大利莱科学习,是因为55年前Ilizaro技术正是从这里传播向西方,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 Ilizarov技术做为国家机密一直被封锁在前苏联,深藏在远东地区的库尔干,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意大利探险家Carlo Mauri的胫骨骨髓炎被Ilizarov治愈,引起了他的朋友-莱科医院的矫形外科医生Angelo Villa的兴趣。1981年6月,Ilizarov被邀请参加了第22届意大利AO会议并在会上做了演讲,会后又被邀请到莱科医院演示了一台矫形手术,从此以后, Ilizarov技术开始在莱科医院生根发芽。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并发症,而且疗效并不像Ilizarov所讲的病例那么好,于是莱科医院的Angelo Villa、Maurizio Catagni和米兰的Antonio Bianchi-Maiocchi、贝加莫的Giovanni Benedetti医生,他们四人在Carlo Mauri的陪同下远赴前苏联,在库尔干进修学习。然而Ilizarov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向外泄露,所以初到库尔干的一段时间,Catagni等人也只能看到大量的患者带着环式外固定器出出入入,对于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却无从知晓,当他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Ilizarov请教时,往往也得不到满意的解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跟病人以及各个科室的住院医师交流,他们了解到,其实Ilizarov本人手术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也存在很多并发症,比如疼痛、钢针松动等问题,他们也是通过止疼药,乃至重返手术室更换钢针等手段来处理的。更重要的是,在治疗期间一定要保证外固定器的稳定性,这是整个治疗过程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掌握了Ilizarov的基本原则以后,他们回到莱科,开始大量使用这项技术,并不断地进行总结,针对原始的Ilizarov器械和手术程序的缺点进行了改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增加固定平面,以增加固定稳定性。②将固定股骨和肱骨近端的全针改为螺纹半针。③先组装外固定器,后穿针固定。④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先切除感染骨段再行骨搬移。后来的临床疗效证明,他们改进后的外固定器及手术程序,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大大改善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对外固定器的耐受度。改良取得成功后,他们立刻将改良方案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推广,促进了Ilizarov技术在欧洲的发展,进而将这项新技术的种子撒向了全世界。时光荏苒,风起云涌的大历史逐渐远去,现在Catagni教授已经70多岁了,5年前从莱科医院退休后,就来到了现在工作的医院G.B.Mangioni Hospital。这是一家私立医院,只有一幢五层的小楼,共有94张床位,住院处不分科室。医院病床虽少,却非常高效地运行着,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般为2-3天。每周一上午是Catagni教授出诊的时间,由于门诊病人都是通过医院提前预约的,而且多数都是从外地过来,所以门诊9点半左右才开始,每次门诊患者5-6个,包括新就诊的患者和既往术后复查的患者。病种以肢体延长和畸形矫正为主,如先天性腓骨缺如、膝内外翻、先天性肢体短缩、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不连、骨缺损等,此外他还做增高术,尤其是许多矮小症患者增高的手术,包括双侧股骨延长,双小腿延长,双肱骨延长等。对于儿童下肢长骨畸形患者,他主张先用8字钢板行单侧骨骺阻滞,待畸形矫正后,再做肢体延长术,因此8字钢板骨骺阻滞也是他最常做的手术之一。由于他们的患者都是入院当天手术,所以他们所使用的外固定器都是以散件的形式消毒备用,当病人开始麻醉的时候,往往是Catagni先洗手上台,组装外固定器基本构型。他对外固定器的构型已经非常熟练,所以一般5-10分钟就能组装完成,同时助手已经完成消毒铺单,随即开始手术。腓骨截骨一般使用电锯,然后开始安装外固定器,最后一步操作是胫骨或者股骨的截骨,多使用线锯完成。除了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外,Catagni还使用Taylor外固定器,而且除了单纯肢体延长以外,基本上所有的长骨畸形矫正均使用TSF,他认为在骨性畸形矫正方面,TSF更简单,更有优势。术后所有的伤口换药等工作都是由护士执行的,但由于矫形的患者往往需要拍摄特殊体位的片子,这时Catagni或者他的助手会亲自去放射科摆体位,协助拍片。每周二、三、五上午检查住院患者,制订手术方案,下午手术。所以他们的患者的住院流程是早上住院,下午手术,第二天上午拍片复查,做术后宣教,下午出院,手术稍微复杂一点的患者最多再住一天,第三天即可出院,因此他们的病房好像永远不会住满病人。每周四,他会带上我和一个来自巴西的进修医生,一起坐火车去米兰做手术。Catagni每个月都有一到两周的休假。休假期间,他将我安排到他之前工作的莱科医院学习。莱科医院是莱科地区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骨科病区有40多张床位,治疗病种以创伤和关节疾病为主。每周二、周四有两天的Ilizarov专科门诊,所接诊的患者都是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患者,包括创伤骨折、骨缺损、感染性骨不连、四肢畸形矫正,但矫形患者相对创伤及创伤后遗症少得多。除了急诊手术外,所有择期的Ilizarov手术都集中在周五进行。由于都是Catagni教授的老部下,所以手术程序和风格跟Catagni如出一辙。值得一提的是,莱科医院的医生也都非常热情,无论在门诊,还是在手术中,他们都会主动地讲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技术要点,直到你理解为止,手术时也会主动叫我洗手上台,跟了几次手术以后,他们甚至可以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比如如何组装外固定器,如何穿针,甚至如何引线锯等,毫无保留,虽然有些操作在国内已经非常熟练了,但是他们这种热情的态度还是让我非常感动。我跟随秦泗河主任学习、工作于四肢矫形外科和Ilizarov技术已经15年之久,参入和主持了数千例四肢矫形手术。在我具备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后,通过这短短一个多月的学习和交流,让我感到收获颇丰。我看到,在肢体延长、创伤骨折、感染性骨不连等方面,意大利骨科医生还是有很多技术细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在软组织挛缩松解、足踝动力平衡和复杂足踝畸形矫正方面,秦泗河主任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当我们走出手术室,回到生活中,则又是另外一番感触。Catagni教授虽然年逾古稀,但精力旺盛,风趣幽默,而且热情好客,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我一个欧洲式的拥抱,完全消除了我的紧张情绪。第二天,他又把自己的两本著作赠送给我,并嘱咐我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联系他。初到莱科,他便邀请我去他家里吃晚餐,并叫上了他的助手夫妇作陪。Catagni的家位于医院南边的一座小山上,三层小楼依山而建,最下面是车库,中间是客厅和厨房。客厅墙上挂满了艺术画、老照片和他的自画像。在餐桌旁的条岸上,摆放着秦泗河主任主编的《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专著,还有前年秦泗河主任在北京送给他的绿茶。在客厅坐下以后,他将电视调到CCTV-4中文频道,跟我一起边看边聊,谈论有关中国的话题。吃过晚餐后,又将电脑连到电视机上,一张张展示他出国学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度假休闲的照片,播放到他两年前应秦泗河主任之邀在北京授课、示教手术、游览长城的照片时,Catagni格外兴奋,并表示北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不只是中国和意大利在Ilizarov技术的学术交流,也是东西方逐渐消除误解,彼此认识、互相欣赏的一个缩影。闲暇时,我便漫步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的莱科,沿着清澈见底的科莫湖走过,思考着Ilizarov技术变化无穷的魅力和秦泗河主任的骨科自然重建理论的精髓,仿佛看到了骨科再生技术正在逐渐褪去她神秘的面纱。静谧的清晨,成群的野鸭在湖面上游戏,优雅的白天鹅和美丽的水鸟在湖边觅食,偶有妇女和老人,带着面包来湖边给野鸭和天鹅喂食,还有成群的鸽子也飞来抢食,贪吃的天鹅甚至走上岸来,抢食喂食者手中的面包,在朝阳下描绘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感谢秦泗河主任,正是在他的鼓励和安排下,才使我有机会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追寻Ilizarov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的足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Ilizarov技术和骨科自然重建的精髓。旖旎的科莫湖风光 ↑湖边喂天鹅的老人 ↑Catagni教授工作的医院G.B.Mangioni Hospital ↑Catagni教授为患者摆拍片体位 ↑跟Catagni上台手术 ↑Catagni教授家的客厅 ↑摆在客厅条案上秦泗河、李刚主编的《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专著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 焦绍锋
  • 128748
    09:05
    冰释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媒体至关重要。医药卫生报道,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素养,更需要一点济世之心。病情纷繁复杂,记者不宜偏听偏信,轻下判断,抢发所谓大“新闻”。矛盾总是存在,但冲突不应该是医患关系的常态。上海瑞金医院急诊室医生最近发现,向急难病症家属做解释容易了。这是十集纪录片《人间世》火遍网络的善果。8个摄制组长达两年的投入,在各家医院通宵达旦“蹲守式采访”,让一些记者累得“丢了半条命”。忘我投入的深度调查,与死神赛跑的紧凑情节,贴身观察并如实呈现,换来了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的纪实作品最珍贵的收获——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点滴复苏。信任,首先源于理解。医生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一纸充满专业术语与符号的处方笺,一扇让病患家属可望难推的手术室大门,让医者似乎充满神秘的力量,但实际上他们常常力有不逮。《人间世》实录了救治成功的喜悦与家属的感激,更未回避挽救失败的悲伤故事。每一例失败之前,都有医护人员豁出命来不眠不休、用尽一切医疗手段去抢救的场景。“在有些疾病面前,真的感觉我们医生是渺小的”,医生的无力与家属的悲痛,其实同样深重。镜头跟拍了48小时没有合眼的医生,抢救了三位病人,两位转危为安。迎接他的,有破涕为笑的家属,也有家属挥来的拳头;镜头也跟拍着医生耗尽心力抢救危重病患,生的希望似乎清晰之际,死神却疯狂来袭……中国的医生,有时候不得不背负整个医疗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欠账。他们不光要承受医术有限而带来的无力感,还要承受医疗资源稀缺导致的超负荷疲惫,承受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医药不分、医不如药的失衡感,以及职业尊严遭污名化的尴尬。而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每年都多达几十起,令人心寒的是,类似事件的网络评价中,指责医生“自作自受”的言论甚至盖过了同情理解。在世界范围,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双高,让优秀学子趋之若鹜,这一行当也往往代际相传。中国从前亦颇多悬壶世家。然而,据中国医师协会此前的调查,近年来,不愿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医生比例在不断上升。夜班住院医师难觅,儿科医生匮乏,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下降,在一些地方成为现实。冰释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媒体至关重要。这些年,有的媒体为吸引眼球,热衷炒作甚至编造医患关系的极端事件。像所谓安徽男子手术中“右肾被偷”,医学摄片表明是因病萎缩;深圳儿童医院建议一病婴做造瘘手术,费用10万元,另一医院只开0.8元的药便缓解症状,媒体急忙以“八毛门”报道,遂物议沸腾,最终剧情反转,开方八毛钱药的医院,也做出需动大手术的诊断……医药卫生报道,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素养,更需要一点济世之心。病情纷繁复杂,记者不宜偏听偏信,轻下判断,抢发所谓大“新闻”。在这个方面,上海电视人用不偏不倚的视角,让公众的视线穿透医患之间的厚重门墙,看到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与死神赛跑、挽留生命的不懈努力。这样的努力,比医生被砍杀之后的声讨更有力量。矛盾总是存在,但冲突不应该是医患关系的常态。我们需要更多如《人间世》这般基于社会理性的沟通桥梁,才能为理解搭脉,让信任复苏,让医患始终站在同一战壕,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作者系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 128746
    16:30
    2016年7月27日上午8时许,一名31岁登山爱好者,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肩关节骨折、中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肋骨骨折、腹腔实质脏器破裂,在北医三院延庆区医院初步救治后,发现病情危重,需要转运到80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999急救中心接到任务后,立刻派出直升机进行空中转运。45分钟后,病人被送至北医三院急诊抢救室。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原来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延庆区医院与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开展的一场空中医疗急救实战演练活动。该演练发挥了北医三院创伤中心救治多发重症创伤的特长,也借助了急救中心快速便捷的空中急救通道。同时,以实战的形式检验999空中救援与北医三院的对接能力,建立并完善了双方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的空中医疗急救工作模式及空-地联合救援的工作样板。↑ 现场指挥7月27日早上8点30分,在院长乔杰、副院长王建全的指挥下,北医三院创伤中心启动数十位急救医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安保人员,提前准备抢救器材和转运车辆,分别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操场和北医三院急诊科待命。↑ 悬停↑ 落地↑ 交接9时许,空中传来轰鸣声,一架救护直升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快,直升机飞临北京大学医学部操场,悬停片刻后,稳稳地降落在指定红色区域内。早已做好准备的北医三院医务人员,迅速推着转运车冲上前去。舱门开启,空中救援医务人员快速完成与地面急救人员的病情交接,同时,北医三院创伤中心主任周方教授第一时间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之后,病人被快速抬上急救车,按照既定的路线向北医三院急诊科驶去。5分钟后,伤员转运至急诊科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内  急诊科抢救室内,创伤中心副主任、北医三院急诊科主任郑亚安教授,创伤中心副主任刘彬教授,指挥医务人员开放气道,吸氧,补液,监测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同时,创伤中心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专家迅速对患者进行专科评估,并进行床旁超声及床旁X线检查。随后专家组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现场制定进一步抢救计划,现场忙碌而有序。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演练过程十分顺利。↑ 部分参与急救演习的医务人员合影由于我国空中救援使用尚不广泛,大部分国内大型医院暂时没有自己的直升机起降平台。据了解,999急救中心对于停机坪的要求是30米*30米见方空地即可。延庆区医院行政楼前的空地刚好符合飞机的起降要求。北医三院目前没有专门的停机坪,但其使用航空医疗的相对优势在于医院后方可以作为非常良好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操场,且操场距离三院外科楼直线距离仅50米,基本上可以做到零时间差空中-地面对接。另据了解,2015年初,为落实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和北京市医疗改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面接管延庆医院,委派创伤中心主任周方教授担任延庆区医院执行院长,并针对延庆的地理位置、百姓疾病特点和未来承办大型赛事以及会议的需要,筛选优势学科,重点打造多个中心,进行针对性帮扶。其中专门针对创伤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备战冬奥会,成立了创伤中心。↑ 联合空中医疗急救演练圆满成功本次演练后,骨科在线编辑对部分专家进行现场采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中心主任 周方教授北医三院创伤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目前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遇有严重多发创伤的紧急情况,可在10分钟内汇集包括骨科、神外、胸外、泌尿、整形、耳鼻喉,眼科、急诊科、心外科等13个学科的专家,快速解决患者抢救问题。去年创伤中心共启动应急预案52次,成功的抢救了单独和群体重伤员。本次北医三院创伤中心和999联合地-空对接演练的成功举行,为今后北医三院和延庆区医院的空中急救确定了航线和停机地点。目前,北医三院创伤中心主要服务于百姓。↑ 周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乔杰教授怎样形成院内快速反应机制,尽可能压缩院内急救时间?2年前,我们利用原本非常有优势的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等学科,建立了创伤中心,保证在同一个平台快速启动危重症救治系统。这次借助2022年冬奥会救治演习,把我们的紧急救治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验,争取在黄金一小时内更好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乔杰教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 田振彪副院长备战冬奥会,直升机救援必不可少。由于奥运场馆周边特殊的山区地形,一旦发生严重外伤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急危重症或高速路发生拥堵的情况,可第一时间启动直升机-救护车空地联合立体化救援,将危重病人快速转运到市区各大医院进行救治。各大医院符合条件的楼顶停机坪、停车场或操场都可以停靠。一旦运动员、观众、组委会成员或滑雪爱好者发生急危重症,都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左起)田振彪副院长与乔杰院长
  • 128737
    12:49
    在世人眼中,她被贴上“泼妇、母老虎、情绪化、不理智……”等等标签,网络中不乏挖掘隐私八卦爆料的喧闹,但在医生心中,她只是一个需要抢救的病人。不论贫富高低,医生都是一样的全力以赴。在网络不断传播伤者各种隐私,进行各种揣测的时候,俺们只想转骨科杨大夫的微信这个一定是靠谱的。今天是猛虎袭人事件之后的第四天,网上、朋友圈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消息”。作为一个亲身参与老虎袭人事件的救治的医生,此时此刻,我想告诉大家,这些天,北医三院是在举全院之力抢救患者的生命。当晚,在得知患者已经在转运途中的时候,创伤中心绿色通道就已提前启动,医院总值班和创伤中心主任亲赴急诊抢救室指挥抢救。患者到达医院后,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成形科、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危重医学科的专家教授都参与了创伤中心的救治协作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对患者伤情进行了紧急会商,面对患者颈部、腰部、颌面部等多发开放性骨折和重度撕裂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情,创伤中心的专家们决定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诊手术。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术前术中一共输血2400ml,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截至目前,患者已经苏醒,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为了病人的安全救治,多名专家从家中赶到医院,辛苦忙碌了一夜,回头想想,如果没有这样优秀、高效的团队,患者的救治和恢复不会有这么顺利。由于猛兽咬伤的特殊性,目前患者仍需密切观察感染情况,并有可能继续接受进一步的清创手术。无论这一猛兽袭人的悲剧责任在谁,只希望这一条生命能在我们的全力救治下获得延续,为此,我们仍将全力以赴!
  • 128720
    09:28
      2016年7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足踝外科团队再获新突破,成功完成国内大陆地区首例踝关节STAR假体置换术后INBONE人工全踝关节假体翻修术,也是瑞金医院足踝外科团队完成的第3例INBONE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术。  方老伯,今年67岁,2006年7月他因左侧踝关节严重骨关节炎到上海瑞金医院就诊,当时刘津浩副主任考虑其踝关节和距下关节都已经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炎,无法保留关节,于是对其进行了胫距跟双关节融合手术。手术后方老伯恢复良好,如期达到骨性融合。2年后,方老伯右侧踝关节开始出现肿胀疼痛,日夜反复发作,直到2010年2月,他无法忍受,再来医院就诊,拍片后发现他右侧踝关节也出现明显骨关节炎。此时正值瑞金医院足踝外科全面发展时期,足踝外科的新理念、新技术已经引入瑞金医院,当时学科带头人徐向阳主任认为该患者左侧踝关节已经行融合手术,右侧不适宜再行融合手术。于是徐主任主刀、刘津浩副主任和朱渊医师担任助手,顺利为方老伯进行了踝关节STAR假体置换术,手术后保持随访康复良好,又恢复了往常的劳作。  直到1年前,方老伯感觉右侧踝关节又开始出现肿胀疼痛,劳作后加重,最近越来越重。2016年7月再来徐主任门诊复查,徐主任考虑踝关节假体出现了松动,距骨有了塌陷,关节力线有所偏移。鉴于目前瑞金医院足踝外科已经开展踝关节INBONE假体置换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徐主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建议再行踝关节翻修术。  众所周知,全踝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保留踝关节的活动度,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保留踝足部的功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2016年7月25日上午瑞金医院北院1号手术间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由徐向阳主任主刀,胡牧、郭常军、徐财军医师担任助手,张海军医师负责术中透视,苏丹为器械护士,施雨婷为巡回护士,杨利英护士长全程协调,麻醉师王智渊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所有人通力协作、配合默契。同时在技术人员协助下实现手术实况转播,其他医生在病区医生办公室观摩手术。  手术中首先沿原手术切口进入,保护神经血管肌腱组织,清理踝关节假体周围骨赘,取出原关节假体,将患足置于专门的定制支架中,在透视下反复调整足踝及导针位置,力求最高精确度。在导板的定位下进行胫骨远端和距骨截骨,试样假体大小,置入合适匹配的踝关节假体及垫片完成全踝关节假体的置换,然后再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历经4小时,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瑞金医院足踝外科团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继续引领国内足踝外科的发展。同时,瑞金医院北院骨科作为瑞金足踝外科团队的重要力量,将继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 128712
    15:36
    7月22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层中医科门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2012年开始投入使用,是一家没有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以及现有的编制管理方式等受到外界诟病。公立医院行政化色彩浓厚被认为是阻碍医改的一大问题,“去行政化”则被广泛认为是医改的必由之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改革土壤。这是个新城市,理念也很先进,利益阻碍没有那么深,很多体制机制改革可以走在前面。全国医改“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深圳改革的步伐更快。三年前,李明(化名)辞掉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编制内的职位,南下深圳加入彼时刚成立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放弃体制内安稳的岗位,加入一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医院,李明并不是孤例。2012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投入运营。甫一出现,这家公立医院便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资,香港大学团队进行管理的公立医院不再有“铁饭碗”:所有员工不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医院取消行政级别。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在全国的医改中,深圳市率先在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编制”已限制了政府财政拨款,导致公立医院内医务人员收入呈现“二元结构”。在我国,“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事业编制经费来源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编制范围内,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这也是人们说的“钱随编走”。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解释,现实中,给医院拨款的决定权其实在编办:给了编制就有钱,不给编制就没钱。李创说,然而医院的服务是面对市场的,医疗服务数量是在增加的,百姓的就医品质是在提升的,但编制限制了政府拨款,所以深圳市率先改革了这个机制。财政拨款和编制不再挂钩,而是和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满意程度挂钩。不仅如此,事业编制人员其福利待遇、绩效工资往往优于编外人员,形成同工不同酬,编制外的人就成了“二等公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编内编外人员收入的“二元结构”。李创说,所有医护人员的生活待遇,包括养老、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是和编制挂钩,有编制就有了一切。我们要打破这个管理,把历史遗留的问题划出来,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与财政按编制“人头”数核定划拨经费不同,深圳市将按人定补的财政投入方式转变为按事定补,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科研水平、满意度及行政岗位与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此外,取消编制后,医院可以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功能定位来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业务需求和人员配置不匹配的问题。李创认为,“去行政化”,“取消编制”不能简单理解为摘掉帽子,而是不用行政的手段来管理医疗资源,不要按照编制来给医院拨钱。医生年薪起点40万元最高近百万在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三年后,李明的聘用合同即将到期。今年,他将再次续签。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经董事会授权,负责确定医院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员工聘用。这使得医院可以根据运营和发展需要,科学、自主地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薪酬设计、人员考核和人才培训。医院在招聘人员时实行岗位管理,在核定员额的范围内,根据业务运营需要自主设置、增加或删减岗位。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所有岗位人员均依法签订书面聘用合同,合同期为3年。深圳市医管中心副主任郑国彪表示,在研究港大医院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时,就提出了可以打破现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医院打破现有事业单位三类人员结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而是分为医生、护士、医技、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5类,每一类都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方法。郑国彪认为,港大医院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生的劳务价值。医生的年薪起点是40万,最高的顾问医生年薪将近100万,充分体现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主管白明珠教授表示,内科是该院最大的科室,有110个医生,其中有50个医生是在其他公立医院完成规培后跳槽来的。这些年里,团队比较稳定,只有5个医生离开了内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用人制度也是深圳医改的缩影。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市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来深圳运营管理医院,以此推进公立医院所有权和运营权分开改革。交付时就在协议中明确要实行怎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特别是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深圳市医改任务明确,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由医院根据职责任务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合理拉开医生、护士、医技、行政、辅助人员的薪酬待遇。去编制阻力:核心问题是待遇“编制改革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待遇。”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坦言,这也是别人不愿意去编制的一个核心原因。长期以来,在公立医院中编制与福利捆绑在一起。据罗乐宣透露,深圳将近48.9%的医务人员是聘用的,存在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区别。他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种“两元结构”导致待遇差距比较大。在同工同酬方面,只做到奖励性的绩效都一样。但是有编制和没编制的人员在基础性绩效仍然是差别很大。取消编制,无疑是向一些人员的既得利益开刀。目前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去编制的改革目标,但是改革路径上探索存在不同。比如近期济宁公立医院首次招聘“备案制”医务人员,医院对新聘用制人才实行同工同酬。罗乐宣表示,现有一些跟编制挂钩政策要逐步做调整。去编制以后,首先要保障待遇,特别是离退休待遇。在新建的市属公立医院取消了编制,但新增了职业年金,通过年金机制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然而正如香港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卢宠茂指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深圳市只有一座医学院和一个护理学院。而深圳的目标是要增加2.2万病床,哪里去找人才?长期以来,深圳依赖于引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取消编制后,这部分人才怎么办?罗乐宣坦言,在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对取消编制还会有一些顾虑。特别是我们引进人才的时候,但是取消编制仍然是未来医改的总体趋势。他说,个别引进的特聘岗位,年薪可以高达100万甚至200万。然而考虑到全国还没有全面推行去编制化,引进一些核心人才有顾虑,我们给予编制备案管理。在人才引进上,早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实施和引进以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其中包括给予相关高级人才科研经费、配租房等优惠政策。
  • 128659
    23:55
    导 语你以为输液就是进个针而已吗?这也是一场巨大的心理战啊,一针见血还好,万一碰到血管不好的,或者病人说了一些话,可能就会对护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护士在输液时最怕听到什么话吧。看着护士的工牌叫名字压力指数:***护士输液的时候,有些病人就会去瞧护士的工作牌,还要意味深长地来一句——哦,你叫XXX啊。这时护士心里就会咯噔一跳,这是几个意思呢?是不是刚才进针没进好,态度不好,还是工作没到位,是不是他准备要去投诉我。也许有些病人只是想认识一下自己的责任护士,也有些是觉得这位护士扎针技术不错,想下次再指定她输液,但是当病人这么来一句又没有说明缘由时,可能就会给护士带来一些莫名的疑惑与猜测。“你给我扎这条血管”压力指数:***有时候碰到一些挑剔的病人,在护士选血管时,会指定血管给护士扎,并认为自己选择的血管最好扎。可是对于护士而言,她们对自己的技术和血管选择有自己的考虑。当病人指定某条血管时,护士未必有太大的把握,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进针时的压力。“你是实习生吧?去叫个老护士过来。”压力指数:****我工作的时候,因为个头小,时常被患者及家属误以为是实习生。一看到我进来,脾气好点的会客客气气说:“你是新来的吧,我的针不好打,你换个人吧。”脾气不好的直接就说:“你给我找个老护士来。”说实话,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特别不舒服,有种不被信任的感觉,真的备受打击,也觉得委屈。后来我尝试着对病人说,我是在这里工作的护士,其他的护士都在忙,不如我先给您看看血管怎么样。再后来因为技术不错,还被一些老病号“钦点”去打针。特别想对一些患者家属说,请不要以貌取技术,试着给新人一些机会,毕竟谁都是由新人走过来的。“我这针不好打,昨天xxx还给我扎了三针。”压力指数:****去给病人输液,碰到血管不好的病人,会研究半天再进针,扎上以后病人就感叹:“你技术真不错,之前的护士都是给我扎几针才进的。”一听这话,我顿时哭笑不得,赶紧对病人说,好在您这话是在我扎上之后说的,要是扎针之前说的,我都不能保证能给你扎上了。说这些话的患者多半是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血管等各种原因被扎怕了的,所以看到一些年轻的护士会善意提醒一句,以让护士有个心理准备,或者“知难而退”。可这样善意的话往往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反而起到反效果。“我这针在XXX医院一针就扎上了。”压力指数:****这点和上面的原因有些相似,有些患者在输液前往往看似好意的一句提醒——在XX医院输液,对方护士是怎么一针见血的;扎针技术如何的好;如何扎针不疼。对方的用意可能只是希望为他输液的护士扎针时能更加用心。可是这么一句善意提醒往往会给护士带来比较大的思想负担。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护士而言,影响其水平发挥,导致穿刺失败。“你给我好好扎,要是一针没扎上我要你好看。”压力指数:*****这些带有恐吓色彩的话常在儿科病房听到。现在的孩子多半是独生,一个孩子病了,通常身后都跟着一溜人,爹妈不用说,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时候还要跟着七大姑八大姨。几个人围着你不说,几双眼睛死死盯着你,分分钟盯出火花,生怕你让他们的宝贝受一点委屈。本来小孩子的针就不好扎,又哭闹躁动不已,加上家长的压力,想想我们的输液护士真是鸭梨山大啊。除了输液,在护理工作中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话,造成护士心理压力。老护士身经百战,习以为常,并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于一些初出茅庐的护士而言,可能就难过这道坎。所以以上的话,还是请少说或不说为妙。其实护理操作顺利,不仅是病人的期待,也是护士的追求,没有一位护士会希望自己工作出差错。所以当护士给你做治疗时,请给予你的护士一些信任,良好沟通才能事半功倍。而作为护士,也应该增强自身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努力摒弃外界干扰认真工作,才能赢得患者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 128657
    23:41
    在北京协和医院,一直流传着林巧稚教授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次考试中,林巧稚教授要求医学生们观察孕妇的分娩过程,然后写出一份病历记录,以此来评定他们的临床能力。妇产科的大权威做主考,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仔细观察并思索后写下了自己认为满意的病历。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仅有一份病历被评为“优”,其他均为不及格。学生们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只好硬着头皮向林教授请教。林巧稚严肃地说:“你们的记录没有错误,但却不完整,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东西。”“漏掉了重要东西?漏掉了什么呢?”大家反复查看,觉得记录已经很全面了,实在想不出漏掉了什么,又不敢多问,只好偷偷地看了一下那份优秀病历,结果发现,各项记录其实都没有区别,只是病历里多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有豆大的汗珠……”。几十年后,这些学生也成为了医学界的精英和翘楚,但他们仍然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老师对自己的庄严教诲。“产妇的额头有豆大的汗珠……”,这是一位从医五十载,桃李满天下的医学科学家对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深刻感悟: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生必须有一颗仁爱慈悲的心。病历记录的是病情变化和医疗行为,不仅能体现个人的医术高低,更能折射医生的精神境界是否完满。
  • 128655
    23:38
    2016年7月23日上午,华山运动医学科全体员工冒着酷暑,放弃假日休息,在华山医院6号楼4楼会议室为广大肩痛患者提供了专场义诊和宣讲服务。肩关节疼痛已成常见病,多发病,最大的困惑是经常被疏忽或漏诊或过度治疗。为帮助广大肩痛患者了解肩痛基本知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在我国著名运动创伤专家、膝肩关节镜权威陈世益教授带领下,与欧洲肩关节权威合作,创建成立了“中欧肩关节学院”,定期开设肩痛和肩关节知识讲座,讲授肩关节疼痛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诊治方案。本次活动为2016年第二期,授课内容为:“肩关节疼痛:如何自我诊断与寻找专家”,重点讲述肩关节疼痛的诊治误区及治疗进展。活动定在9点钟开始,许多叔叔、阿姨8点钟就已早早等在会议室,最后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加座也已用尽,只能站着旁听,但这丝毫阻挡不住大家的热情。义诊共接待患友约200人,等候义诊的患友自觉排起队伍,热闹场景堪比华山医院门诊,尽管很辛苦,但患友的一句饱含深情的感谢让医生们忘记了辛劳。华山运动医学全体医生衷心希望通过该活动帮助广大肩痛患者避免误诊、误治导致病情加重,早期有效干预,尽快摆脱肩痛,还您一个健康的肩膀,享受快乐的运动生活。

页面

推荐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病例
暂无信息

   


骨科在线 北京经纬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139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25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1号楼8层08公寓H

联系电话:010-85615836

Email:orth@orthonl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