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916
09:32
前些时科内收治了一些高位颈脊髓损伤的患者,神经平面多位于C3-4水平,除了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还常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病情波动大,有时十分危重。为此笔者查阅了文献,就颈脊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这一问题的相关知识在此与大家分享。 颈髓损伤患者易伴发的各种内外科并发症中,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较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为呼吸功能障碍、胃内容物误吸、肺炎、肺栓塞、肺水肿等。1、呼吸功能障碍 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损伤节段和严重程度有关。颈3节段以上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所有的呼吸肌完全瘫痪,需要立刻、永久的通气支持,以 维持生命。脊髓损伤患者因损伤到膈神经,导致主要的呼吸肌功能障碍,这时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肺活量和呼吸强度,患者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清除肺部分泌物, 另外患者仰卧位时腹腔器官向头端移位,挤压膈肌导致膈肌运动受限而影响呼吸功能。因此,对C5以上损伤需要常规早期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可减少呼吸系统并发 症发生率。 C5节段以下的脊髓损伤影响到肋问肌和腹部肌肉的运动。吸气和呼气肌力减弱是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肋间肌功能的变化导致吸气时胸廓出现向内的反向运动。除了伴发其他损伤如脑损伤、心肺损伤、肺水肿或肺部感染后呼吸困难的患者外,多数不需要机械通气支持。2、胃内容物误吸 颈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胃内容物误吸。多数颈椎损伤患者外伤前胃内常储存大量酒精或食物,伤后精神异常、气管反射迟钝、胃蠕动减弱将增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肺内的概率。康复期患者口腔内容物或胃内容物误吸是因为颈脊髓损 伤后发音和吞咽功能障碍,以及人工气管的影响。经鼻插胃管行胃肠减压,可以减少胃内容物,降低胃内容物误吸的危险性3、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高位颈髓损伤后出现腹式呼吸消失、肋间肌和膈肌无力。颈椎脊髓损伤急性期由于通气障碍、气管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体位引流不畅,双肺下叶经常发生肺不张和 肺炎。颈髓损伤患者粘液腺失交感支配、气管平滑肌蠕动减弱、咳嗽反射消失,可导致肺内痰液积聚,因而无菌操作下经气管吸痰是非常重要的。4、肺栓塞 颈髓损伤患者出现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不少见。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发生率在15%~100%,但肺栓塞的发生率只有5%左右。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气压式血流动力学助动器挤压四肢以减少静脉滞留情况是十分必要的。5、肺水肿 少数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一过性兴奋,导致大量蛋白经肺毛细血管渗透到肺泡内。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肺水肿相似,应用利尿剂的同时,采用呼吸末正压模式机械通气,扩张塌陷的肺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因注重经常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和经气管吸痰、饮食速度放慢等,可进行胸廓训练、膈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等,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
84915
09:31
病房收治一名脊髓损伤患者,29岁男性,2个月前高处坠落致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于当地医院行腰椎X线、CT、 MRI检查后诊断为胸12椎体爆裂骨折,检查排除了其他部位骨折及损伤,遂于急诊进行了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现患者为进一步康复来我院。然而在 我们对患者进行查体时,却发现了特殊情况。患者双侧轻触觉胸12至腰2减退,腰3及以下消失,双侧针刺觉胸3及以下消失,肋间肌肌力胸2以下减弱,双下肢 关键肌肌力均为0级。按照ASIA标准可诊断为胸2脊髓损伤(ASIA A级)。但患者的查体情况与影像学表现不符,腰椎MRI显示相当于胸12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改变,按照查体诊断的脊髓损伤节段明显高于受伤节段,一般而 言“上升型脊髓病”可能有类似表现,但跨越节段如此之多却也实数罕见。是还有未发现的更高节段的,折导致的脊髓损伤?还是确实是特殊类型的上升型脊髓病? 答案可能只有待进一步行胸椎CT及MRI检查后才能揭晓。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虽然目前医学发展迅速、辅助检查手段日渐完善,体格检查仍然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重要一环。临床上对外伤所致脊髓损伤患者应认真查体并结合影像学定位仔细分析,对于查体与影像学表现不符时,应行全面细致检查,准确定位,以免误诊和漏 诊。
-
84914
09:29
昨日收治一名女性患者,38岁,5个半月前扫雪时不慎滑倒,臀部着地,立即感觉腰背部疼痛难忍,不能起坐及站 立,被同事紧急送至附近医院。行腰椎正侧位片、胸腰段CT及MRI检查后,诊断为胸11椎体压缩骨折。当地医院建议患者保守治疗,绝对卧床3个月。患者回 家卧床3个多月后开始下地活动,仍感觉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翻身、行走等活动,口服镇痛药物仅能短暂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一周前来我院门诊就诊。 复查胸腰段MRI,其中抑脂相仍可见明显骨小梁损伤信号改变,提示患者骨折未愈合。针对该患者,我们经过讨论后,为其实施了经皮穿刺胸11椎体成型术。手术简单说来就是自后方将一根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入骨折椎体,再将骨水泥通过该针注入损伤椎体的过程。术后患者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自叹“终于可以平躺了!”。 椎体成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疗法目前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及部分脊柱肿瘤的治疗。但因该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因采用局麻因而麻醉反应小、患者 恢复快、止痛效果好及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因而手术适应症正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笔者经验,对于陈旧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患者,椎体成型术不失为一种可供 选择治疗方法。
-
84913
09:27
近来主管病人中有一例患者伴有较为严重的压疮,在压疮逐步愈合过程有几点小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该例患者为男性,52岁, 外伤后胸腰段骨折伴T11脊髓损伤6个月,骶尾部压疮4个月,压疮为溃疡型,IV度,呈烧瓶状,底大(直径约8厘米),口小(直径约4厘米)。外院换药4 个月一直未愈合。分析这种压疮如进行清创VSD引流,势必要扩大创面,可能效果不佳,故决定先换药观察。在接手病人的前几日感觉每次换药伤口分泌物都很 多。因此先进行分泌物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三天后即感觉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同时给予烤灯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个人感觉烤 灯除可以干燥创面外,对局部肉芽生长也有一定作用。加上烤灯治疗后感觉伤口内肉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另外每日进行常规换药治疗一次,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伤 口内肉芽在向外生长。当然,指导病人进行平衡饮食,加强营养也是促进压疮愈合的重要因素。经过上述综合处理近1个月,伤口底部直径缩小至不到4厘米,外口 约1厘米。下一步如情况允许,即可以考虑手术清创,一期或二期缝合伤口,加速压疮愈合。
-
84891
15:53
付中国,男,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付中国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医学部,1984年9月至1990年7月工作于吉林大学医学部第三临床医学院手外科中心,1990年8月至今工作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创伤科。多次参加瑞士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组织)在欧美等国举办的创伤骨科高级研修班,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骨科研修骨与关节损伤,系统受训于美国Arthrex关节镜中心肩关节镜技术,以及在美国ZIMMER学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医学院接受肩关节损伤关节假体置换术高级班培训教育,是国内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年均30台以上的专家。同时,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痉挛性瘫痪手术治疗累计2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较好的成绩。临床专长为创伤骨科专业,特别是肩肘外科和复杂创伤的救治与功能重建,具备资深创伤骨科医生的经历。多年以来通过在创伤学组与国内创伤医师精英团队的交流与学习,以及自身的美术素描功底,更加直接地与同行沟通,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社会兼职:现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骨科工作指导委员会 委员第一届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委员北京大学交通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临床急诊与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关节病专家会诊中心专家北京市西城区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 成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编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常务编委《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聘请专家
-
84624
09:24
7月20日,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关节外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髋部骨折病人,特殊的不是她的病情,而是她的年龄。她今年已经98岁了。这只是她身份证上记载的年龄,经询问病史,因年代久远,她身份证上记载的信息并不准确。虽有听力下降,但口齿清楚、思维敏捷老人清晰的记得,她的实足年龄已经103岁了。这也是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关节外科成立以来收治的年龄最大的几位患者之一了。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对于关节外科的医生和护士来说是屡见不鲜,但这么大年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身体状况如何?身体重要脏器功能怎样?怎么设计治疗方案?围术期如何管理?患者能不能顺利度过围术期?这些都是摆在全科医护人员面前的一道又一道难题! 因此,该患者刚入院,就受到了关节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关节外科还专门成立了以关节外科学科带头人姚建锋副院长、科主任张育民、护士长韩艳为主要负责人的医疗小组。为方便治疗、护理和及时的观察处理病情,特地为该患者在护士站对面、距离医生及护士办公室最近距离的病房设置了一张病床,使其病情变化能在24小时都处于医生的掌控之中。根据其具体病情,立即将该患者纳入髋部骨折路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检查、实施皮肤牵引、全身支持治疗、提供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储备……所有的医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家属一直认为老人的身体非常好,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回报也都让我们欣慰,但最重要的也是最担心的一项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频发室早!对于这个年龄的患者,这么大的手术,这一点对于医生来讲有可能是最难逾越的天堑!“请内科会诊,积极改善心脏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安排手术!”姚建锋副院长、张育民主任如是指示。针对其具体病情及治疗方案,全科人员也进行了全面详尽的病情讨论。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卧床及其后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等是他们最大的杀手!因此,治疗方案围绕着让其早期下地活动来进行制定。内固定吗?该患者左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且骨质非常疏松,固定后仍难免继续卧床,前述并发症依然难以避免。关节置换?关节外科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在针对高龄髋部骨折的患者的救治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很快恢复到伤前水平,极大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经过多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该患者病情的讨论论证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二种方案最适合这位老人。可喜的是,经内科会诊治疗2天后,老人的心电图检查发现原来的频发室早消失了!经过紧锣密鼓的安排,老人的手术定于7月25日早上进行,姚建锋副院长亲自主刀。手术很顺利的在40分钟左右就结束了。为策安全,术后将老人送至ICU监护。 如今,老人已经转回关节外科病房继续治疗。当得知她在短短几天后就又能象受伤以前那样下地站立行走时,老人高兴得对着关节外科医生连连翘起大拇指。 对此类高龄病人的成功救治,标志着关节外科在医疗、护理、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救治方面已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救治体系,也标志着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
84607
10:16
7月22日,甘肃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截止25日上午,已造成95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 22日下午三点半,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的电话通知,要求派专家赴地震灾区参加救援。积水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这项工作。刚刚做完手术的创伤骨科专家张权带着首都人民的嘱托和不辱使命的责任,经过简单的准备,于当晚9点飞抵兰州。飞机上张权医师和其他几家医院参加地震救援的专家会师。 11点,和兰州卫生厅的负责人一起研究救援工作。 12点,向岷县县医院出发。山路崎岖,险象丛生,路上遇到三次堵车,经过几处严重山体滑坡的震中梅川镇,五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岷山县医院。张权在一个办公室里打地铺休息了几个小时。 23日上午9点,张权与队员们投入紧张的工作,他们分组对地震伤员进行查看,2天共查看严重地震伤员41人,参加重大病例讨论三次。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专家张权赴甘肃地震灾区救援
-
84585
12:58
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灾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遭到严重威胁。 距地震仅数小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等医院选派5名专家组成第一支国家医疗专家组,支援灾区医疗救治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薛峰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牵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有职工的心。医院紧急调配物资,通力合作,在最短时间为医疗专家提供医疗救援队设备物资和生活用品装备,并备好医疗急救药物和医疗设备及器械,随时根据前线需要进行调配。 薛峰医生说:“听到甘肃省发生地震的消息,医务工作者的直觉告诉我,又该到我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了。作为创伤骨科的大夫,我随时随刻都在备战,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冲到前线。今天终于有机会为国家做些事情,帮助受灾的群众接触痛苦,我一定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最大限度进行救治。” 完成了上午的医疗工作,薛峰医生才电话告知同为医护人员的爱人:“老婆很支持,都是干这行的,彼此理解。就是没来得及回家和闺女说声再见有点遗憾。闺女刚刚2岁正可爱的时候,整天喊着‘爸爸爸爸’粘着我。”说到此,薛大夫一脸温暖的笑容。“去到前线,想孩子是肯定的,但是为了更多孩子的笑容,更多家庭的幸福,值得!”
-
84559
14:43
为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首都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向先进典型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7月19日,北京市卫生局在首都大酒店召开“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颁奖大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田得祥教授作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获表彰。 会上,北京市卫生局郭积勇副局长首先宣读了《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向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是首都卫生系统的优秀代表,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先锋,是首都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学习楷模。通知号召首都医疗卫生工作者向他们学习。会议播放了《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电视短片》。 北京市卫生局方来英局长在讲话中指出,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是首都20万普通医务人员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民、爱民的良好作风,是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鲜活的好教材,是首都医务工作者可亲、可敬的好榜样。方来英在提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得祥教授时赞扬道:田得祥教授30年来,风雨无阻,骑自行车往返于医院与运动员训练场,行程1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半。虽然年届80,依然想着为患者多服务几年。 据了解,由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共同组织开展的“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活动开始于2006年,每两年举办一次。 田得祥简介 田得祥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主要从事运动创伤科研、医疗及教学工作。主讲运动创伤学。主要研究方向:关节软骨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对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原因机制、病理及临床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先后获国家体委委托科研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对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为国内先进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医疗工作:负责领导运动创伤临床的医疗及预防,担负国家级运动员的创伤防治及康复工作,多年来很多优秀运动员经过治疗重返运动场为国争光。 在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历史上,这位耕耘半个世纪仍在继续耕耘的前辈,为中国运动医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李宁、李小双、郎平、赵宏博、赵蕊蕊和李小鹏等我国著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心目中,田得祥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星”。数十年的下队服务,不仅使他与运动员、教练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为其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他以精湛的医术和一把手术刀使无数伤病中的运动员恢复了健康,重返体坛;为许多优秀运动员伤后重返赛场为国争光勇夺金牌作出了贡献。直至今天,他依然坚持下队服务。 田得祥主要从事关节软骨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其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除日常的临床工作外,他同时担负国家级运动员的创伤防治及康复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先后获全国科学技术奖,国家体委(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委奖等许多奖项;1991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者奖;曾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医疗组专家组组长;2004年被聘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医疗组专家。他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著有多部医学书籍:专著《实用运动医学》,合著《运动创伤检查法》,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分册、《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等,并写了70多篇学术论文。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1名。 田得祥曾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踝足外科组成员,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医学顾问等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曾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了2008年火炬传递。
-
84510
14:05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拟于2013年9月13-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期间将举办“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康复分论坛暨首 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中青年医师园地”,围绕脊柱疾患基础与临床、脊髓损伤康复等新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将为中青年医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平 台,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您的最新研究成果。 征文要求: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真实可靠。投稿需提供800字以内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形式撰写,并请注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格式要求WORD文件(非2010版本)。 投稿方式:投稿发至13910158172@163.com,请在标题中注明脊柱外科脊髓损伤分论坛投稿。发言代表还须于当日会前提交发言多媒体幻灯片。 截稿日期:2013年8月15日(大会投稿日期截止至2013年7月31日,详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官方网站http://www.crrc.com.cn/page/BookInfo.cbs?ResName=jssslt&order=16&SortFld=&sortorder=0) 联系人:张军卫 (手机1391015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