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993
17:49
中国工程院今天终于发布官方版的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啦!在大家翘首以待的新晋院士名单中,来自医药卫生学部的院士共有7名。此前曾有多个版本的院士增补名单在网上流传,但往往辟谣申明就会紧随其后,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这次小编在中国工程院官网确认后,将这7位医药卫生学部新科院士介绍给您:院士简介张志愿院士1975 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86 年获口腔医学硕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1995 年赴美国学习口腔颌、头颈肿瘤外科。1989 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 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1996 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1998、2001 年先后被任命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和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专业特长:口腔颌面外科学。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树一帜。孙颖浩院士1978 年考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1983 年毕业后进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1995 年 11 月至 1996 年 11 月赴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学习,师从著名前列腺癌专家 Patrick C.Walsh 教授。1996 年回国后任科室副主任。1998 年升任科主任并晋升为教授。2000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 年任全军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长。2006 年 12 月任长海医院副院长,分管医疗业务。2009 年 12 月任长海医院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2011 年 7 月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专业特长:泌尿外科。前列腺癌和微创泌尿外科以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高长青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 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1991~1995 年留学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立心脏病研究所,并获外国行医执照。先后受训于美国 Cleveland Clinic 心脏中心、Washington Heart Center、UCLA 心脏中心及澳大利亚的 Alfred 皇家医院。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2014 年 1 月 29 日,高长青教授当选为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专业特长:胸心外科。对大血管疾病、老年瓣膜病和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主刀成功完成 200 多例高龄高级干部心脏手术(最高年龄 86 岁),无一例明显并发症,为我国高级干部的保健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宁光院士1963 年 6 月出生。1987 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1994 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于 1999 年在美国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校内分泌代谢病 E- 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专业特长:内分泌与代谢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和治疗。李松院士1966 年 7 月出生,辽宁省桓仁县人。 1985 年 9 月至 1992 年 7 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师从中国著名理论化学家药学家唐敖庆院士,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 年赴美国德克萨斯 A&M 大学和托马斯杰佛逊大学继续其学业,1998 年学成归国。现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药物化学。2003 年非典疫情暴发时,李松团队仅用一周时间便从刚公开的 SARS 冠状病毒基因组中,发现了 SARS 防治药物的新靶标,并找到了可用于临床治疗的防治药物。随后的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李松团队都率先研究出了抗药并投入临床医用。2005 年初,成功研制出抗人禽流感特效药「军科奥韦」,并建成专用生产线 。顾晓松院士1953 年 12 月生,江苏南通人,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中共党员。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九届、十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专业特长:医学组织工程学。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中从事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其中脊神经感觉神经元 29KD 蛋白的应用基础研究、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发育再生方面研究、神经化学诱向生长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黄璐琦院士1968 年生于江西。1995 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92 年起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专业特长:中药资源与鉴定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性研究中,立上中医药的课题,从新的角度探讨了脏腑关系、方证相关等中医药领域的重大问题。尤其,在应用复杂系统的「熵」理论研究「方证相关」,对推动复杂性科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
123992
17:01
近日,网上盛传一篇《美国对中国实施知识资源控制战略》的博文,作者认为,美国几十年对中国知识资源实施控制和垄断,与和平演变战略一样是公开的阴谋。SCI实际就是一个政治工具,死死压住、牢牢控制中国。长期以来,SCI就是不收录中国期刊,而迫使中国论文发表在他们的期刊上。 这篇博文出自科学网,原作者许培扬的博客标注其身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他大胆断言,中国不可能获得诺奖,因为我们的原创科研成果都被他们窃取和控制了。他撰文称,日本、欧洲的国家就不买SCI。 一些人在他的博文下跟帖表示赞同,也有人反对。一位叫熊栋梁的网友驳斥说:“瞎说,我在欧洲多个国家的大学呆过,到目前还没遇到过没买SCI数据库的大学。按博主思想,科研各自搞各自就行了。” 他的观点您认同吗?附:美国对中国实施知识资源控制战略文章来源:科学网许培扬博客 美国几十年对中国知识资源实施控制、垄断战略、战术和策略。与和平演变战略一样是公开的阴谋。 美国把中国的科研掐死了,中国科研被CSI击垮了。 中国的原创成果有多少被美国窃取,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SCI实际就是一个政治工具,死死压住、牢牢控制中国。长期以来,SCI就是不收录中国期刊,而迫使中国论文发表在他们的期刊上。 中国不可能获得诺奖,我们的原创科研成果都被他们窃取了、控制了。 中国人自己不明白,大量原创科研成果去SCI期刊发表,属于知识资源、知识产权战略重大失误。中国发表SCI论文世界第二,知识产品白白送给美国,还给他们大量的出版费,他们对中国实施出版敛财策略。美国将SCI数据库高价卖给中国,买一个SCI数据库200万,大肆敛财200亿。 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年购买爱思唯尔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的费用为54万多美元,2009年涨到57万,2010年是61万。 日本、欧洲的国家才不买SCI呢,有什么用呢?他们有自己的数据库,比如欧洲有自己的SCOPUS数据库,比SCI数据库大多啦,好多啦,收录中国期刊560多种。 看看诺奖成果都发表在哪些期刊就很清楚,可以看到重大科研成果论文的期刊的国家分布。 中国的教训深刻,后悔莫及。 日本人就不会这样,他们60年代开始控制本国的知识资源,很多日本期刊到英美等国家设编辑部、聘请英文专家做编辑,国际编委,这样期刊产权是日本自己的。 欧洲也一样,不可能将本国的知识产权给美国。 到现在,还有很多中国领导和科学家不明白道理,非要发表SCI论文。 美国人就是中医药研究、针灸研究的论文也不会发表到中国期刊上,而发表在本国期刊。
-
123984
15:3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卫生职称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工作明确了方向,为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子。《指导意见》提出,要遵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律和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建立以医疗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服务发展,分层分类、科学评价,注重实际、业绩导向的原则,力争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建立分级诊疗提供人才支撑。《指导意见》原则上适用于县级医院、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范围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指导意见》明确从健全评审体系、优化评审条件、完善评审标准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不再将论文、职称外语等作为申报的“硬杠杠”,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规定,可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引导医生回归临床。同时,强调评审指标要“接地气”,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分级诊疗的要求,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标准有所区别,重点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康复等任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考核评价,实现“干什么评什么”,避免职称评审和实际工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考虑到地区差异,《指导意见》给各地留有一定空间,各省(区、市)可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明确适用范围、聘任标准等。相关连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5〕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为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人才支持,现就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遵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律和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建立以医疗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着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深化医改,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基本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服务发展。引导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宗旨,全心全意服务基层,服务医改,服务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坚持分层分类、科学评价。根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分层分类制定评审标准,创新评审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才评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注重实际、业绩导向。结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重点考核职业素养、临床能力、实践经验,引导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注重临床水平、注重服务质量、注重工作业绩,突出职称评价的能力业绩导向。(三)适用范围。原则上适用于县级医院、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范围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参照执行。二、完善职称评聘工作(一)健全评审体系。对卫生专业中、初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会同卫生计生部门,根据本地区发展需求,确定本地区聘用标准。对卫生专业高级职称,各省(区、市)可在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单独设立评审组。(二)优化评审条件。基层卫生专业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关于论文、科研要求,不做硬性规定,可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前,应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完成规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分,同时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三)完善评审标准。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分级诊疗的要求,对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重点考核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康复、影像、检验等服务,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处置,培训和指导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完成情况。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重点考核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承担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以及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工作情况。可将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工作总结、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健康档案管理数等作为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突出工作业绩上下功夫。(四)建立长效机制。取得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原则上应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流动时,应取得全省(区、市)统一的卫生高级职称。相关管理办法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并做好岗位聘任、工资待遇等相关工作,建立基层卫生职称改革的长效机制。三、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一)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要将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列为深化医改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组织实施好基层卫生职称改革工作。(二)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本省卫生人才工作情况开展试点,稳妥推进,周密部署。要结合基层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申报条件、评审标准、适用范围和具体管理规定,全方位考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工作,确保顺利推进。(三)鼓励创新,服务发展。各地要结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改革评审机制,创新评审方式,提高评审质量,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大局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11月15
-
127379
15:01
蔡国栋蔡国栋,1973年6月生,山东泗水人。1992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7年7月至2003年9月任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医师,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在泰山医学院攻读外科学专业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2008年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修学习。历任讲师、副教授,2011年3月任骨科副主任。工作中,蔡国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永远坚持患者利益第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医疗专业水准,用精湛医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时时处处表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格。他为人师表,潜心医学教育,为医学生上好每节理论课,手把手带教实习医师,认真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设计,受到广大医学生的称赞和爱戴;他治学严谨,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先后承担山东省自然基金、泰安市科技局和泰山医学院校级课题共8项,曾获山东省保健技术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曾荣获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优秀执业医师、十佳青年医师服务标兵等称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优秀脊柱外科专家。
-
123979
10:40
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下?究竟什么样的医生可以称为好医生? 让我们来听听从医数十年、深得学界和患者赞誉的我国著名骨科专家侯树勋教授的经验。 侯树勋教授是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目前还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主席、《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主编,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他认为,做一个好的医生、好的骨科医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
123978
09:51
(接上)会后,法国主席拉我们要赶紧到达塞纳河的一艘船上,说是要八点以前到,去晚了人家就不等了。看来,巴黎人还是很重视守时的嘛。一看还有半小时,估计没问题,大家赶紧蜂拥而上到了巴士上。 不过,一路上见过北京堵的,没见过巴黎这么堵的,塞车望不到头。虽然沿着塞纳河走,而码头却永远是——快要到了。眼看时间远远超过八点,我们有些绝望了,担心地问法国主席:“我们还去吗?人家不会等了吧?”可是主席却很有信心地说:“没事,他们会等着。”画外音:也不看看我是谁啊?! 刚才不是明明说必须按时嘛!我们再次被法国人的不靠谱惊着了。这到底那边是对的啊?终于在好久之后,我们到了码头,果然一条大船静静地等在那里,看到我们,侍者非常有礼貌地迎接,毫无责怪之色,好像迟到就是该这样。 我们到了船上,据说有个很隆重的晚宴等着我们。可是船舱里面是一个吧台和几个袖珍的小圆桌,一些椅子围在旁边。我们一群中法教授进到里面,就有人来问喝什么?我忽然想起龙舌兰酒,就兴奋的说:“tequila!”“对不起,我们没有。”“那朗姆酒!”“也没有。”“gin and tonic?”我也就知道这几个很常见的,好在这次终于有了,看来也没准备什么。 大家很快攀谈起来,很久,也没有人张罗我们落座。于是有中方教授小声嘀咕:“不会有大餐了吧?”“别着急,法国人且喝呢,大餐在后面呢!”有经验的医生提醒到。不过侍者不断拿上各种小吃,就是没有大餐的信息。弄得中方不知道该多吃小吃呢,还是留着肚子吃大餐。一股法国人还是不靠谱的氛围渐渐浓厚起来。 法国主席看到大家气氛已经活跃起来了,把我叫到舱头,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要进行隆重的赠送礼品仪式。”然后开始拿出法国的礼物。于是微笑着互赠礼品,拍照留念。以为完成,主席却说:“我们还要赠送中国嘉宾每人一件礼物。”“啊?这事先法方毫无提起,我们没带个人礼品啊!” 可是仪式照旧进行,每个中方代表都有不同的同专业的法方代表前来赠送礼品,法方主席还手挥不知何时变出的中法国旗一起照相,最后还变出一幅中法文字的欢迎横幅,大家一起留影。照相师拿着很专业的设备,真是细腻得让人不得不佩服。 但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到底有没有晚饭。眼看着怎么也不像有晚宴的样子,大家才放开吃些小吃填填肚子。然后不是聊天就是站到船顶去照塞纳河的夜景去了。 船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地方,大家纷纷下船,一瞬间法国人走了个没影,我们怎么回去呢?大家着急起来。正想着在这黑咕隆咚郊外的夜晚是否可以打到出租车的时候,一个浑身贴满反光条头戴头盔的“警察”走来。我们以为是警察来帮忙,却发现原来是一起欢谈的法方秘书长。 呦,何时变成如此模样惊人啊?他急匆匆的说明,让我们回到河边,那里有车在等我们,甚至还有一辆专车给我这个主席,以示区别。唉,专车实在没有必要,早点儿告诉我们有车,何苦走出这大老远的呢?这大喘气的作风,真是让我们服了你也! 等我们坐上车,这位秘书长居然推出一辆巨大的摩托,像个飙车党,轰隆隆地绝尘而去。这是大教授吗?真是法国啊! 一路上,大家不断开玩笑地向保证有大餐的“知法者”要大餐,一边不禁让我浮想连篇。 法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呢?时而涣散不羁,时而心细如发;时而一本正经,时而又荒诞不经。都说法国人是浪漫而具有无比创造力的民族,嗯,也许就是这种跳跃式的矛盾蕴藏着无限的浪漫和幻想吧?随着自己独立的喜好思维做事,就像一篇美妙的乐章和一瓶永远打开时才会有令人惊喜的味道的红酒。 真可以说,不可捉摸的想象力,才是自由飞翔的创造之翼啊!法国,你果然就是……法国!我服了。(完)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8)——法国的浪漫(上)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7)——出租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6)——TPP好像是个忽悠中国的骗局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5)——摩周湖(下-神秘湖)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4)——摩周湖(中-温泉)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3)——摩周湖(上–森津别)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2)——第一次滑雪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1)——在西藏高原上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0)——肿瘤是什么?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9)——蒙古人
-
123975
09:35
被法国骨科年会邀请前往参加特邀嘉宾国活动。觉得我们中国人被重视起来还是非常高兴,赶紧联系前往事宜,结果却感到很失望,不是发邮件不回,就是事情变来变去,没个准谱儿。这法国人对我们国家不太像很重视嘛。 终于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怀着忐忑的心,走出戴高乐机场。没有看到如约前来的中国人,寻觅之间却看到个司机打扮的法国人手里拿个纸片在打量我们。一看纸片上写着“COA”这几个中国骨科学会的符号,赶紧上前询问,结果对方只会说法语,弄了半天不好确定。不过对方似乎并不着急,心有成竹地直向我们勾手,示意跟他走没问题。 我们一边走一边嘀咕着:这语言不通,他怎么就确定接的是我们?我们一看就是中国人吗?不会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我们赶紧给那位中国接机的留学生打电话,他却说已经到了机场,可是在哪里呢?怎么也没看见。司机他也不知道,这接机的互相好像没通过气儿啊!结果终于弄清是到了机场附近,由于塞车,还没有到达我们跟前。 可是法国司机可是不肯等,费了好大的劲儿,明白他的车不能停时间长,否则被罚款,我们必须上路了。结果直到我们远远地离开机场也没看见那位接机的留学生。我们一路塞车地终于到了巴黎市中心的酒店,一看没错还真是接对了。看来法国人自有掌握乾坤的好办法。办完入住总算见到了匆匆赶到的留学生——说话文质彬彬地,不太像不靠谱的人。他说起当地习惯,原来迟到对于法国人不是个事儿,很正常。 我不由得担心起来,法国人真把我们当回事儿了吗? 可是,下午几个去会场的医生告诉我: “不得了,法国人在会场里到处都摆着欢迎中国特邀嘉宾国的牌子,就连附近地铁站里,也贴满了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海报,而且还是中英文的!”噢,看似散漫无序的法国主办方,居然还给我们如此意外的惊喜,设身处地想一下,我们还真想不到,会把海报贴到地铁站里。真是细心如发啊! 赶紧跑去一看,喔噻,长长的地铁走廊两边竟然都贴满了欢迎中国的海报,而且弄成中国人喜欢的满堂红。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在红色海洋里穿过,时而好奇地左右观望,实在是感动得不得了!一改之前对法国人的怠慢印象。 到了开幕式的日子,我们提前去拜会法国学会的主席,他带领一群学术领袖热情欢迎我们,然后一边仔细给我说明一会儿开幕式的顺序,一边要亲自带我去会场。我心里不断赞叹法国同行的细心和体贴。不过走到半路,法国主席突然止步不前,左右张望,不明其所以。只见他有些尴尬地向周围的一些似乎是参会的医生大声地用法语问了半天,才不好意思地用英文和我解释说,他忘了事前问开幕式是在那个会场了。 啊?我不禁一惊,还有如此马虎的主席吗?他是要主持开幕式的人啊!真是震着我了。跟着主席进到会场,他给我们详细安排了座位,开始登台主持开幕式。接着就是一片法语,不断有人上上下下地讲话发奖,我们这群中国人只能大眼瞪小眼,不知他们在干什么。国内通常是要准备同声传译的设备给外宾的,我们好像被彻底忽略了。 看着台上玩得很嗨的法国同行,我不禁紧张起来。因为他早先给我解释的程序很清楚,可现在我却发现,知道那些一点儿没用,因为我听不懂他们到了哪个环节了。终于在一串法语之后,开始用英文说起我们中国代表团和我的名字,并招手让我上台。我慌忙站起往台上去,结果发现另外一个一起的主持人制止了主席,他们一通交谈后,他不好意思地示意让我先下去,他把程序弄错了。 噢,我的天!这法国人还是不靠谱啊!不过主席好像没受什么影响,继续主持了几个颁奖,这次又把我叫上去。说了一通法语,我正不知所措,大屏幕上出现了五星红旗和中文的国歌歌词!同时震耳的国歌响起来。一看法国同行早已一本正经地站起,我赶紧立正,心潮澎湃,再一次感受到了法国人的细致体贴。(待续)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7)——出租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6)——TPP好像是个忽悠中国的骗局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5)——摩周湖(下-神秘湖)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4)——摩周湖(中-温泉)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3)——摩周湖(上–森津别)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2)——第一次滑雪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1)——在西藏高原上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0)——肿瘤是什么?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9)——蒙古人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8)——大师张秉尧
-
123970
14:50
2015年11月19日-22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在重庆召开,国际著名足踝专家、澳大利亚Mona Vale医院Leslie Grujic教授在本次COA讲授了足踝相关疾病的新技术、新思想。会议上他讲了拇僵直的治疗选择,为这个骨科“小问题”,带来全新的治疗理念。骨科在线特约记者 武汉协和医院 协和骨科医院 吴石磊 他说,拇僵直是一种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疼痛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背伸受限与背侧骨赘形成,导致跖趾关节背伸受限。患者虽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病情发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目前拇僵直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他提出,拇僵直的主要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唇切除术、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及其他特殊的方法。 保守治疗,禁穿高跟鞋、穿硬底或摇杆鞋、使用矫形器、口服或经皮应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唇切除术,主要适用于疾病早期,疼痛来源主要是鞋子的挤压、背侧的冲击,而不是来源于关节用运动造成的疼痛,并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生动的讲解了手术路入和术中的操作要点,60%~70%的患者可以用此种治疗方法缓解疼痛,10%的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甚至疼痛加重,6%患者需要从唇切除术变成关节融合。 他还介绍了具有伤口小、组织损伤小、避免关节暴露和恢复快的MIS唇切除术。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拇僵直是治疗的金标准,结果可预期性,术后能保留良好的功能,且融合率高达95%以上等。他对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的入路及术中操作要点用图文和动画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受到台下医生的好评。 会后采访Grujic教授时,他说,自己算是COA的“常客”,在与中国学者交流的这几年中,深刻感受到中国医学的高速发展,很多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甚至国际领先,希望能和中国的医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医学的进步和传播贡献一份力量。
-
123969
14:42
正值中华医学会成立100周年以及COA创办第10年之际,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在重庆召开。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的主持下,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相聚于骨质疏松会场,共同指点“骨松”江山。骨科在线特约记者 武汉协和医院 协和骨科医院 刘勇 相比去年,今年骨质疏松会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参与的医生数量和热情空前高涨。虽然今年COA会议现场距离宾馆较远,但依然阻挡不了各地医生赶来骨质疏松会场参会的热情。学术会场座无虚席,很多医生为了“恶”补骨质疏松知识,不顾会场拥挤,站立参会。 其次,骨质疏松会场发言人数也较去年增加近1/3,会场发言代表所辐射地区广泛,除国外专家外,几乎遍及国内各个地区,包括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关注骨质疏松,参与到骨质疏松的探讨中来。 最后,会议内容更加的新颖、前沿,视角也更加的犀利、深刻。骨质疏松学组组长刘强院长汇报了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新指南更新简介。他说,为了规范临床治疗,学组汇总了近年国内外专业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仅查阅相关文献就达几千篇制定出的新指南,学术严谨性可见一斑。王浩教授演讲提到的软骨下微骨折,为研究骨质疏松症病理发展过程、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也使骨科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John Eisman教授的演讲提到骨质疏松对预防二次骨折方法,也为广大骨科医生解决骨折病人二次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正如刘强组长在演讲中提到的那样,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折疏松患者的数量会迅猛增加,而作为引领中国骨质疏松临床与基础发展的骨质疏松学组,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
123968
14:29
骨科在线特约记者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许东浩 许东浩:Nelson 教授您好,我是骨科在线的特约记者。非常感谢您来到中国参加本次COA并带来如此精彩的学术讲座。在此对您进行一次专访。 Nelson 教授(Prof. Nelson):很荣幸能来到中国参加本次骨科盛会并给大家进行学术讲座。 许东浩:您这次向大家讲解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策略非常详实和新颖,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医生对足踝外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投身到足踝外科事业中来。您对青年足踝医生有何建议? Nelson 教授(Prof. Nelson):中国的足踝外科领域的确发展很快,特别是这几年和国际的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对于青年足踝医生,特别是刚进入足踝领域的医生来说,我建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手术治疗,而且要关注足踝部的解剖结构,解剖结构是手术治疗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每个患者都具有独特的步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结果。就像我今天讲座中提及的根据不同骨量,不同体重的踝关节炎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踝关节置换及踝关节融合方案。 许东浩:您提到中国的足踝外科领域发展很快而且与国际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您所在的医疗机构有没有与中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青年医生能否有机会去您所在医院的足踝中心进修学习? Nelson 教授(Prof. Nelson):虽然短期内我们尚未有大型学术交流计划,但是我们非常欢迎中国青年足踝医生来我们中心进修学习。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我联系。期待更多的合作机会。 许东浩:非常感谢,期待明年COA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