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
您的位置: 骨科在线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园地-骨科人文
  • 123857
    14:30
      (接上)天色暗下来的森林,却是好节目登场的时候。  日本的乡村旅馆最诱人的是温泉。森津别旅馆的温泉如何呢?老板很自夸的说:“森津别拥有日本最好的自然温泉”,我们一定要试试。  按照日本习惯,换上全套的和服浴衣,拿着毛巾穿着拖鞋走到楼下的大浴场。十月初的东北北海道已经温度较低,任凭楼道里的寒冷冰镇着自己裸露的腿脚,像是去温泉的暖场,瑟瑟的感觉刚刚好。  日本的入浴像一种仪式,到了门口再换一次拖鞋,掀开“殿方”标识的男士入口的帘子,拉开儈木的拉门,脱鞋光脚踏上榻榻米,衣服脱光放入一排排的竹篮子里,毛巾这时是用于盖住关键部位,走进热气腾腾的浴场。  泡温泉前先要坐到一排淋浴旁的小木凳上,用各种洗液洗干净自己,这时毛巾变成清洗后背的工具,每人面前有个小木盆,是传统用来冲洗的工具,很多人还是愿意感受一盆水从头浇下的感觉。冲洗干净身体,然后在小木盆里透洗干净毛巾。这时才容许泡温泉,这样可以保持温泉的清洁,绝不会出现我们的陋习,在温泉里搓澡。  我站起用毛巾遮住关键部位走向温泉。森津别旅馆也许是深山里的原因,又不是周末,整个浴场就只有我们,如同专场,好不暇意。泡暖身体就要去露天温泉,那才是温泉的精华。  打开后院的门,耐住蜂拥而来的冷夜,走向黑暗之中。各色的山石围成一个偌大的不规则的类似天然的山间潭水,周围几束暗光映出或是亮绿或是火红的树影,远处是不高不矮的竹蓠,适当遮住不必要的视线,空气是清冷的,让人有点儿发抖,然而没入泉水就顿生温暖。  头枕青石,仰卧水底,把毛巾经典地盖在头上,挡住凛冽的微风,手里随意抓起丝滑而充满质感的泉水,你会知道这绝不是加热的普通自来水,而是真的自然泉水,让其随意滴落清澈的潭水里,享受那叮咚的弹响。  耳边不时传来阵阵蟋蟀的歌声,伴随着浓郁的森林那充满氧气和负氧离子的草木香和温泉特有的味道,纠缠着灌入鼻孔。仰望星空皎洁圆月晃得眼睛要眯起来,而那周围竟然有那么多亮闪闪的星星,多得要挤破了有限的天空。  “我想喝酒!”我大声地说出愿望,因为在温泉里漂浮的木板上摆上小杯和一壶镇着冰块的清酒,随意酌饮,那是多么享受啊。“不行,忘了自己血压高啦,禁酒是必须的。”儿子及时打破了我的美梦。不过,坐到池边,让泡的发烫的身体感受夜晚的清凉,再去享受池水温暖的宝贵,反复为之不亦乐乎!这才是温泉的享受啊!  不知为什么想起白居易那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看来寒和温是温泉的绝佳要素啊,美女入浴则是在这之上的,或庸俗或典雅的主题,显得我辈男士自愧不如。但是如果旁边森林里的倒霉熊要是出现在温泉里,则也许是男子汉露脸的好机会吧,可惜想想熊的孔武有力,恐怕露脸的是它了。  “该走了,泡多了可不好!”儿子的催促打断了我的胡思乱想,只能恋恋不舍地“侍儿扶起娇无力”,啊不,是自己爬起懒无力地走向淋浴处。  温泉泡过必须清水洗净,否则皮肤会烧坏的,当然假温泉就不会了。一位朋友说起第一次洗温泉,听说可以治病,为了保持疗效,好多天都不洗澡,结果双脚溃烂好不痛苦,值得庆幸的是,证明确实洗了真的温泉。(待续)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3)——摩周湖(上–森津别)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2)——第一次滑雪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1)——在西藏高原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0)——肿瘤是什么?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9)——蒙古人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8)——大师张秉尧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7)——从医五十年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6)——粽子香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5)——行事不可学东航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4)——母亲节
  • 123852
    20:19
    一批新规11月起实施,“医闹”“网上造谣”等行为将入刑。
  • 123843
    14:40
      由侯树勋教授担任主编、52位中国骨科一线专家共同打造的巨著《骨科学》,正式出版发行了!  本书各章节均由我国目前仍然活跃在骨科第一线并在该领域卓有成就的52位专家精诚合作、精心编制而成。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从骨科学基础、创伤、脊柱、骨病、感染、骨与软组织肿瘤等分篇对骨科的各种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详尽的介绍。  本书概念清晰、定义准确、名词规范,特别注重经典的基础理论和诊治方法的介绍。通过大量精美的彩色图片,由简入繁说明各种疾病诊治的关键点,强调各种骨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该书对国内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做了重点介绍。  书中经典理论、临床体会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内容详实、新颖、插图精美,实用性和指导性强,是广大骨科医生的案头工具书及从事骨与关节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的专业参考书。主编简介主编 侯树勋教授  侯树勋,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在四肢创伤救治和脊柱外科领域有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 现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康复模式和临床路径研究”。  侯教授发表SCI论文60余篇,统计源期刊论文38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主席,《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主编;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骨科学》编委会委员风采目录第一篇骨科学基础第一章 矫形外科简史第一节 Orthopaedics来历第二节 骨折固定技术简史第三节 脊柱疾病手术治疗史第四节 关节外科发展简史第五节 其他矫形专科发展简史第二章 骨的正常结构、代谢及其调节第一节 骨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骨的血液供应第三节 骨的代谢则和内容第二节 骨科部位检查法第四节 骨的钙化第三章 骨和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第一节 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 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第三节 关节力学第四节 骨折力学第五节 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第四章 骨科物理检查第一节 骨科检查基本原第五章 骨科影像学检查第一节 骨科X线检查第二节 骨科CT检查第三节 骨科磁共振成像检查第四节 放射性核医学检查第五节 PET-CT第六节 骨科B型超声检查第六章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第一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第二节 运动诱发电位(MEP)第七章 步态第一节 正常步态第二节 步态分析方法第三节 病理步态第八章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第一节 石膏固定技术第二节 牵引技术第九章 骨科围手术期处理第一节 术前准备第二节 术中处理第三节 术后处理第二篇创伤第一章 骨与关节创伤总论第一节 创伤的全身反应与合并症第二节 影响骨折愈合因素第二章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第一节 肩部损伤第二节 上臂损伤第三节 肘部损伤第四节 前臂骨折与脱位第五节 腕部骨折与脱位第六节 手外伤第七节 骨盆与髋臼骨折第八节 髋部骨折与脱位第九节 股骨骨折第十节 膝部骨折与脱位第十一节 胫腓骨骨折第十二节 踝部损伤第十三节 足部骨折与脱位第十四节 开放性骨折第十五节 多发性创伤与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第十六节 骨不连与骨折延迟连接第十七节 骨折畸形愈合第十八节 截肢术第三章 四肢脊柱火器伤第一节 火器伤的致伤特点第二节 火器伤的分类第三节 火器伤的救治第四节 火器伤的特殊感染第四章 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臂丛神经损伤第三节 上肢神经损伤第四节 下肢神经损伤第五节 腰骶丛损伤第六节 副神经损伤第五章 四肢血管伤第一节 四肢血管伤的生理解剖第二节 四肢血管伤的诊断第三节 四肢血管伤的处理第四节 特殊部位和类型的动脉伤第五节 四肢血管伤晚期并发症第六章 肢(指)离断再植第一节 断肢再植术第二节 断掌再植手术第三节 断指再植手术第七章 大面积皮肤撕脱和坏死第一节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第二节 大面积皮肤坏死第八章 骨骺损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骺损伤的治疗第三篇脊柱第一章 脊柱脊髓损伤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概论第二节 上颈椎损伤第三节 下颈椎损伤第四节 中上胸椎骨折第五节 胸腰段损伤第六节 骶椎损伤第七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第二章 颈椎病第一节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及分型第二节 颈椎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第三节 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四节 颈椎病治疗与康复第三章 颈椎间盘突出症第一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第二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第三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四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第四章 颈椎管狭窄第一节 颈椎管狭窄的病因及病理第二节 颈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颈椎管狭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四节 颈椎管狭窄治疗与康复第五章 胸椎间盘突出症第一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与病理第二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第三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第四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与康复第六章 胸椎管狭窄症第一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第二节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第七章 腰椎不稳第一节 腰椎不稳病因及病理第二节 腰椎不稳临床表现第三节 腰椎不稳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四节 腰椎不稳治疗及康复第八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理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及康复第九章 腰椎管狭窄症第一节 腰椎管狭窄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第三节 腰椎管狭窄症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四节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及康复第十章 腰椎滑脱第一节 腰椎滑脱病因、病理及分型第二节 腰椎滑脱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 腰椎滑脱的治疗第十一章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第一节 椎间盘源性腰痛第二节 小关节源性腰痛第三节 骶髂关节源性腰痛第四节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康复第十二章 脊柱畸形第一节 概论第二节 脊柱侧凸第三节 脊柱后凸畸形第十三章 脊柱肿瘤第一节 概论第二节 脊柱骨肿瘤各论第三节 脊柱椎管内肿瘤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第一节 脊髓拴系和脊髓纵裂畸形第二节 脊髓空洞症第十五章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第一节 微创技术在腰椎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概述第二节 腰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第三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第四节 内镜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第五节 胸腔镜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第六节 腹腔镜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第四篇骨病第一章 骨代谢性疾患第一节 佝偻病第二节 骨质软化病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第四节 骨硬化病第五节 甲状旁腺疾病第六节 维生素A增多症第七节 维生素C缺乏病第八节 肾性骨病第九节 脑垂体功能减退症第十节 成骨不全症第二章 骨骺疾患第一节 儿骨骺疾患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第二节 股骨头骨骺滑脱第三节 胫骨结节骨骺骨软骨炎第四节 Blount病第五节 足舟骨骨软骨炎第六节 跟骨骨骺骨软骨炎第七节 跖骨头骨软骨炎第八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第三章 骨骼发育不良第一节 粘多糖病第二节 软骨发育不良第三节 骨畸形性发育不良第四节 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第五节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第六节 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第七节 Marfan综合征第八节 Larsen综合征第九节 下肢不等长第四章 先天性疾患第一节 先天性肌性斜颈第二节 先天性颈枕部畸形第三节 先天性脊柱畸形第四节 先天性脊柱峡部裂和脊椎滑脱第五节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第六节 先天性高肩胛症第七节 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连接第八节 先天性手部畸形第九节 髋关节发育不良第十节 先天性髋内翻第十一节 先天性髌骨脱位第十二节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第十三节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第十四节 先天性胫骨弯曲畸形第十五节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第十六节 先天性垂直距骨第十七节 先天性长骨缺损第十八节 下肢旋转畸形第五章 神经肌肉疾病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第二节 脑瘫后遗症第三节 脊髓脊膜膨出第四节 肌营养不良第五节 先天性肌病第六节 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第六章 非感染性关节炎第一节 骨关节炎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第四节 结晶性关节炎第五节 神经源性关节病第六节 血友病性关节炎第七节 银屑病性关节炎第八节 Reiter综合征第九节 成人大骨节病第七章 腱鞘及滑囊疾患第一节 腱鞘炎第二节 腱鞘囊肿第三节 滑囊炎第四节 掌腱膜挛缩症第五节 末端病第八章 肩关节疾病第一节 肩关节周围炎第二节 肩袖损伤第三节 肩关节不稳第九章 髋关节畸形与疾病第一节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与髋关节脱位第二节 髋关节骨关节炎第三节 股骨头坏死第四节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第十章 膝关节疾病第一节 盘状半月板第二节 髌骨不稳定第三节 膝内翻与膝外翻第四节 髌下脂肪垫炎、滑膜皱襞综合征第五节 膝关节僵直与强直第六节 膝关节游离体第七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第八节 膝关节骨关节炎第十一章 足部疾患第一节 足母外翻第二节 平足症第五篇感染第一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第二章 骨与关节结核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脊柱结核第三节 上肢关节结核第四节 下肢关节结核第五节 骨干结核第六节 肌肉、腱鞘和滑囊结核第六篇骨与软组织肿瘤第一章 骨肿瘤的诊断第一节 临床资料第二节 骨肿瘤影像学第三节 活体组织检查第二章 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化疗第一节 骨肿瘤的化疗第二节 软组织肉瘤的化疗第三章 良性骨肿瘤第一节 生骨性肿瘤第二节 软骨性肿瘤第三节 纤维性肿瘤第四节 脂肪源肿瘤第五节 血管源肿瘤第六节 囊性病变第七节 其他良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第四章 恶性骨肿瘤第一节 骨肉瘤第二节 软骨肉瘤第三节 尤文氏肉瘤第四节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第五节 脊索瘤第六节 长骨造釉细胞瘤第七节 骨髓瘤第八节 骨的恶性淋巴瘤第九节 骨转移瘤第五章 软组织肿瘤第一节 软组织良性肿瘤第二节 软组织肉瘤第六章 骨肿瘤手术学第一节 骨肿瘤手术学总论第二节 良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第三节 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第四节 骨转移癌的手术治疗第五节 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第六节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第七节 椎体肿瘤的手术治疗购书方式:  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人卫社:王中阳010-59787584
  • 123842
    13:05
    推进分级诊疗已成为近期医改的核心话题,半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文件,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明确提出推进分级诊疗。有关部门为何如此重视并提出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呢?因为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有关部门认为,医改要体现政府责任、体现“公益性”,就必须加大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让患者优先到基层就医,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才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此,政府投入的4万亿医改资金中,很大一部分被卫计委拿去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盖房子、买设备、养医生、搞培训等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老百姓不论是大病小病,偏偏不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近看病,而是舍近求远,不辞劳苦,宁可付出更大的医疗成本,蜂拥至大医院看病 ,让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完全落空。海量的财政投入打了水漂,设计和实施这一政策的有关部门无法向领导和全国人民交代。这就是有关部门不得不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看病就医都是先找私人医生或者基层医疗机构,有了疑难杂症或者重症之后再转到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形成分级诊疗的良好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其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够取得患者信任的医生。而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大锅饭”的体制决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医生”,没有“真正的医生”,让患者优先到基层就医,不是让他们送死吗?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公立医疗机构“总院长”的身份不被废除、医疗服务资源由政府配置而不是由市场配置的背景下,强推分级诊疗,强迫患者优先到基层就医,犹如削足适履,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既有的问题更加严重。理由何在?第一,老百姓蜂拥至又贵又难的大医院去看病的原因不是老百姓“愚不可及”,而是基层医疗机构没有真正的医生,“大锅饭”的体制摧毁了基层服务体系,强制老百姓到基层就医无异于将老百姓再次往火坑里推。有人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原因归咎于患者“有病乱投医”。老百姓不到基层、偏偏蜂拥至大医院看病,真的是他们“愚不可及”,愿意舍近求远、弃贱图贵吗?绝对不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于自家附近的那个基层医疗机构非常了解,那里有没有能治病的医生,他们比政府官员更加清楚。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被误诊或被耽搁的惨痛经历,让他们不敢拿生命和健康冒险。尽管卫计委一再宣称,经过几年的努力,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70%的疾病都可以在基层解决。他们还会拿出一系列数据,诸如学历、职称、人数、年龄等,来证明最近几年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没有人相信,因为在财政包养基层医疗机构的情况下,基层医生的收入不到城市大医院医生的四分之一。基层不但待遇低,条件差,而且锻炼和晋升的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有水平和能力的医生怎么可能呆得下去呢?愿意呆在基层的,绝大部分不过是一些空有文凭和资质的庸医和一些吃闲饭的七大姑、八大姨。北京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于基层医生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发展空间狭窄,最近几年不但未能吸引优秀医生下沉到基层,而且基层原有的骨干力量在加剧流失。由此可见,患者涌向大医院、不到基层就医的症结不在于患者的“愚蠢”、“病急乱投医”,而在于卫计委“收支两条线”、财政养医的“大锅饭”体制让基层医疗机构不但失去了活力,而且失去了能够治病的医生。病灶出在有关部门自己身上,无论有关部门用什么办法去吸引、限制甚至逼迫患者优先去基层就医,患者都不会接受这种削足适履的安排。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第二,分级诊疗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良好制度运行出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制度“土壤”,就不可能形成分级诊疗的良好状态。无论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还是台湾地区,虽然把分级诊疗设定为医疗制度追求的目标,但都没有把分级诊疗作为一个单独的制度,用单独的法律和规章来强制患者到基层就医。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形成了分级诊疗的结果,关键在于两个制度:开放的竞争性的医师自由执业制度和以私立诊所为主的医疗机构开业制度。在医生自由执业和医疗机构自主开业的制度“土壤”下,即在市场配置医疗服务资源的“土壤”下,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会自发的适应和符合患者的需求。在这种制度环境下,优秀的医生自然会下沉到基层开办自己的诊所,哪里有患者,哪里就有优秀的医生和医疗机构,遇到大病,他们就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患者找最合适的医院,基层有了优秀的医生,患者自然就会优先到基层就医,分级诊疗的状态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反之,如果以计划经济的思维、以行政手段来配置医疗服务资源,让患者的需求适应和符合政府的“规划”,就永远不可能形成分级诊疗这一理想的状态,因为政府不可能知道哪个地方的医疗服务服务需求大、哪个地方的医疗服务需求小、某个地方的医疗服务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可能搞清楚哪个医生的水平高、哪个医生的水平低,官员们坐在办公室里“规划”出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与实际的需求相比必然是相差万里。只有市场才知道需求在哪里。英国的分级诊疗备受称赞。很多人都误以为英国的分级诊疗体系是政府配置医疗服务资源的结果。实际上则恰好相反,英国的分级诊疗就是建立在高水平医生自由执业的基础上,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在NHS体系里,患者虽然首诊必须经过基层的家庭医生,也就是初级医疗保健服务的守门人GPs(general practitioners),但这些家庭医生绝大部分都是私人开业,其执业的地点、收入的高低都由市场竞争决定而不是由政府的考核评估决定,签约的病人越多收入就越高,反之,收入就越少,甚至要失业或改行。在自由执业的环境下,家庭医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也就是患者,他们很乐意也必须下沉到乡村和社区,接近患者,只有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才能得到患者的签约,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另外,这些家庭医生都接受过非常严格的英国精英医学教育,经过5年医学教育后,再经过2年住院医师基础培训和3年全科专科培训,才能注册成为家庭医生,在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上,与专科医院的医生相比,家庭医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这是他们获得较高收入的前提条件,也是他们获得患者信任和选择的基础。实际上,分级诊疗在我国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2009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要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2012年出台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国办发【2012】33号),提出“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有关部门不仅大力宣传,而且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例如将大医院就诊的医保起付线调高、报销比例调低,将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起付线调低、报销比例提高,扩大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差距,控制大医院扩张,搞“拉郎配”、把大医院和基层捆在一起的“医联体”,建立只有取得基层医生的转诊证明后才能到大医院就医的规定和流程……等等,但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都未能把患者留在基层。原因何在?在于我国缺乏培育分级诊疗这一状态的制度“土壤”。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资源不是由市场配置,而是由政府来配置,形成了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卫计委既是“裁判员”又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总院长”,公立医疗机构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政府每年都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直接的补贴,民营医疗机构缺乏与公立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公立医疗机构被定性为事业单位,医生的身份不是自由职业者,而是 “单位人”。卫计委所推行的“多点执业”与让医生成为“社会人”的“自由执业”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并没有改变医生“单位人”的身份,并不意味着卫计委放开了对医生这一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而且“多点执业”明显违反劳动法、合同法。综上所述,实现分级诊疗目标的路径和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简政放权,要解放医生,而不是强迫患者。唯有建立医生自由执业的制度,促进医生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打破管办不分的体制,取消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直接补贴,为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有水平、有能力的大医生、名医生才会自发的下沉到基层,或开办自己的诊所,或者收购现有的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以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承担起患者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有序、快捷、方便、低耗、有效的分级诊疗状态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否则,牢牢抓住部门配置资源的权力不放,用行政办法把患者往基层赶,以削足适履的方式搞分级诊疗,牛不喝水强按头,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基层医疗机构“无人问津”、大医院“一号难求”的状况会更加的严重,患者看病将更难、更贵。
  • 123841
    11:55
    也许是积劳成疾,也许是工作过于紧张。血压变得像过山车忽高忽低,人也就跟着忽忽悠悠起来。周围朋友吓得够呛,赶紧会诊检查,结论是需要调整药物。虽然专家用药意见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相同,就是认为我应该休息静养。于是周围又是一堆的热情建议。儿子的建议打动了我:来日本吧,我带你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北海道的摩周湖。当我走出小巧的女满别机场,立刻就感受到北海道东北的凉爽和清新。汽车很快就走上山路,不知拐过多少弯,终于到达原始森林的深处——油灯之家:森津别旅馆。那是一个盖在路边的只有二三十间日式房间的两层小旅馆,说是油灯之家也不过是摆着很多盏油灯模样的台灯,但是幽暗的灯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路的两边都是望不到头的原始森林。老板很快热情地帮助我们办好了住宿手续,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跑向森林。好绿啊,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不论是高耸云天的大树,还是密密麻麻的灌木丛和野草,都是那么浓郁的绿色,连树皮也是绿色的,因为上面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我当然知道植物的绿色,可是北京的那树那草的绿不是这样的绿色啊,那或深或浅或明或暗,不论怎么样的绿色都是如此鲜艳而清晰。透过叶子你甚至能感受到浓郁的绿色在清晰而编制有序的脉络间缓缓流动。而林间的小路却是铺满了褐色的黄色的落叶,可是当我踏足过去想感受一下土地的硬度,却发现踩在了厚厚棉垫上的感觉,儿子说:估计底下不知有多少落叶沉积在那里。我,没有见过,有一种不着地的恐惧。特别是所有的落叶都像清洗过一尘不染,没有脏的感觉,黄的褐的,干枯的,虫子咬过的,一切岁月的痕迹就那么清晰地显现着。路旁的树坑里散布着各种各样蘑菇,红色的,褐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因为不识货,只能观赏,不敢采摘。不远就是一条小溪,蜿蜒曲折没有尽头,水流清澈而湍急,激起淡蓝色的水花儿。“那有一团火!”不知谁急促地喊了一句,循声望去,远处的绿色深处有一片跳动的红色,还不时闪烁着几缕金黄,确实像是一团火焰,仔细一看,却是一枝红枫树,红艳如火,叶梢却带着金黄,在风中摇曳。夕照的阳光通过林间的缝隙照在上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像是火焰在跳动。“那是枫树,哪有如此美丽的火呢?”我大声纠正。于是大家跑过去,围着枫树转来转去,一片相机快门的声音。确实太美了,中国没有见过如此美艳的枫树。“前面还有!”又一声惊叹,抬眼过去,前面的森林深处竟是一处一处的枫火在闪烁,没有香山那样的大片的连接,可是每一颗都像镶嵌在绿色丝绒上的红宝石,吸引我们走向不尽的深处。我们向前不断地跑去,突然一个小心熊出没的牌子使我猛然发现天色已在不知不觉中暗淡下来,于是赶紧喊到:“不要再走了,日本的森林里是有很多动物的,熊是很危险的。”大家才不情愿但是又有些忐忑地往回走。也许是为了证明,不远处一群梅花鹿在慢悠悠地向着旅馆的灯光前进,寻找它们需要的食物。看到偶遇的我们,也只是停下向我们望望,又继续前进,似乎大家都是森林里的邻居。看来当彼此没有伤害和威胁,和谐就自然产生了,哪怕是人和野生动物。(待续)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2)——第一次滑雪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1)——在西藏高原上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0)——肿瘤是什么?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9)——蒙古人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8)——大师张秉尧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7)——从医五十年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6)——粽子香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5)——行事不可学东航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4)——母亲节我住西城-随笔系列(53)——天下第一的烧伤科
  • 123808
    11:00
      踝关节炎可出现严重的疼痛、功能受限和肢体畸形,严重踝关节炎导致的生理和心理的损伤与终末期髋关节炎一样严重。随着社会老年化和运动损伤的增多,严重踝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  患者,顾XX,女,57岁,因“右踝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5年,加重1年”入院。上海瑞金医院足踝外科接诊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右踝关节软骨破坏严重,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经与患者反复沟通、解释病情,最终患者要求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手术。  全踝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在清除踝关节炎症解除疼痛的同时保留踝关节的活动度,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保留踝足部的功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先进的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手术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全踝关节置换的现状是基本停滞的。由于各种原因,国内近十年来一直缺乏国际先进的全踝关节置换系统,数量巨大的踝关节炎患者不能像髋、膝关节炎患者那样接受先进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而不得不选择踝关节融合术。但融合后踝关节活动的丧失,会引起周围关节的加速退变,不但像下蹲爬坡等日常生活受限制,周围关节的继发损伤也会引起新的疼痛等病症,这些现象在类风湿等踝关节炎患者中尤为明显。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造福广大的踝关节炎患者,瑞金医院足踝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第三代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使用美国Wright公司的第三代全踝人工关节系统——INBONE II为这名患者解决病痛。  上海瑞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团队于2015年10月28日上午成功对该患者实施了第三代全踝关节假体(INBONE® II. Wright.)置换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手术中首先清理踝关节内外侧炎性组织及骨赘,将患足置于专门的定制支架中,在透视下反复调整足踝及导针位置,力求最高精确度。在截骨导板的定位下进行踝关节胫骨及距骨的截骨,试样假体大小,置入合适匹配的踝关节假体及垫片完成全踝关节假体的置换,全程手术时间90分钟。完成的全踝关节假体置换位置精确,假体设计稳定牢固,踝关节内外侧软组织平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在休养五周左右以后可以下地行走,去除踝关节炎疼痛畸形的同时能够保留踝关节的活动度,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极大便利。  国内首例INBONE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的成功完成开启了中国骨科手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新篇章,这为千千万万饱受踝关节炎困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上海瑞金医院足踝外科团队在国内足踝外科界一直处于标杆地位,瑞金医院足踝部疾患专病诊治中心一直是中国收治足踝疾病最多、足踝手术量最大、足踝疾病最复杂、科研能力最强的学科之一,瑞金足踝外科连续主办的国际足踝外科高峰论坛,也一直引领着国内足踝外科的发展,为中国足踝外科医师的继续教育贡献力量。
  • 123758
    11:13
    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位于纽约曼哈顿上东城,它创立于1863年,是康奈尔大学医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School)的附属医院。HSS不仅是美国最古老的骨科专科医院,也是连续23年在美国最权威医院排名榜U.S.News & World Report(2014—2015)中占据榜首位置的医院。该排名系统非常完善,不仅包括了医院在同行中的声誉,也很客观的纳入了患者生存率、患者安全(压疮、出血预防、呼吸衰竭、再次手术率、并发症等多项意外和错误的预防情况)、患者数量、患者护士比例、护理认证(美国护理认证中心通过)、先进技术拥有数量、患者服务、创伤中心、重症监护等多项评定指标。而特种外科医院在每一项的评分均远远超过了其他医院。2015年5月我有幸到HSS参观学习。初到HSS,它的正门就像纽约街边常见的车库入口,而其主楼也只是一座跨过一个街区的十层小楼,显得很不起眼。然而在仅有203张病床的这里,却拥有全美排名第一的骨科、排名第三的风湿科和排名第七的老年科。过去的一年中HSS收治了近15 000 例患者,完成了13 000余例的住院手术和13 000余例的门诊手术。而其中的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数量均接近5 000 例。在如此惊人的数量下,这里的医疗质量、并发症预防与治疗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这几近完美的系统是如何构建的呢?我渴望在两个月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在HSS的手术更衣室,我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的刷手衣是蓝色的,而像我一样来自世界各地进修学习人员的刷手衣是鲜艳的紫红色。简单的设计,就为手术室的无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即便是经销商派过来辅助医生手术的工程师,也需要通过半年以上的培训,获得了资质认证之后,才能够进入手术室。而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进修学习人员,虽然是外科医生,但素质良莠不齐,鲜艳的紫红色时时刻刻提醒着手术室里的各位工作人员,“小心这个家伙,他是来学习的,可能无菌观念和操作不过关!”进入手术室,我便深刻地感受到它的各个方面都是为骨科手术,特别是关节置换术而设计的。手术室建造于20年前,随着新设备的不断加入,这里显得并不十分宽敞。在手术室的中央是手术床,既有普通的,也有专门做人工关节置换和创伤的牵引床。麻醉师完成麻醉之后,手术区域便由一圈悬吊在房顶的大块有机玻璃板隔开。床头的部分通过粘贴塑料膜与麻醉师的工作区域完全隔离开,麻醉师需要的药车、监护仪、输液泵、暖风机等设备均位于头侧狭小的空间内,和我同来学习的麻醉同行无不羡慕的说:“真是太方便了,需要的东西都可以坐在椅子上够到。”而在手术区域的四周,这一圈有机玻璃板将手术区域和巡台护士、参观人员完全隔离开来。在玻璃板的下方距离地面大约有30 cm的距离,这是为了层流。而在封闭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均穿了太空衣手术服,这样一来,手术区域几乎做到了绝对的无菌。而玻璃板外参观和巡回的工作人员也无需顾忌自己会碰到器械台或操作人员。在手术室的周围布满了各种充电器、电池、头盔、消毒锅、吸引器等配套设施。手术室外是刷手池和各种备用器械柜。如果术中掉落或准备不全,医生可以随时拿到已消毒并单独包装的各种器械。在手术间的最里面是假体库和消毒中心,储备了各种假体和特殊器械。应该说,除了极端特殊病例没有做好术前准备的,其余各种意外,手术医生都可应对自如。除了设施专业、储备丰富,手术室还拥有一支超级专业化的团队。一台手术中除了麻醉师往往只有主刀医生一个人是医生。而其他辅助工作则由护士和各种助手完成。通常情况是由一名巡台护士、一名刷手护士、一名医师助理和一名手术助手来配合一名外科医生来完成一台手术。在手术准备和转运过程中还会有1~2名的助手帮助做一些杂务。这些护士和助手都是经过专业化培训,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认证,并且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不仅仅是手术室,在门诊和病房,也同样有着完善的软硬件配备。在HSS不大的候诊室内,摆放着舒适的沙发、明亮的茶几和方便的饮水机,这简单却温馨的布置,让患者初入医院时的紧张瞬间一扫而光。在就诊前,只要患者按约定时间到达,便可在工作人员指引和协助下完成一些基本资料的填写。随后医师助手会将其引领到诊室,完成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向外科医生汇报。而美国医疗转诊制度的完善,也使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已经完成了各项检查。这样,在外科医生见到患者之前,就已经对其病情有了基本的了解。就诊的过程让患者感觉十分专业、愉悦。诊室不大,但设置也几近完美,一张检查床,一张给患者或家属坐的很高、有扶手、很稳定的椅子,一把给医生坐的带滚轮、比较矮的转椅,还有一台电脑用来调出患者的病历和检查资料。最体贴的设计是这里提供一条一次性的短裤,方便了医生查体,也避免了患者的尴尬。Dr.Bostrom告诉我,在患者的眼里医生都是高高在上的,交流过程难免紧张,而他选择坐在较低的椅子上,这样患者与医生的眼神交流从上到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心理压力,使得医患交流更加顺畅。这里的卫生间也专门为关节疾病患者设计,不仅马桶旁边的墙上有扶手,连马桶也比一般的要高出一些,方便了下肢关节疾病的患者。一次我跟着一个同事将术后患者送回麻醉监测室,患者问同事接下来该做什么。同事告诉他,您只需要在病床上静养,该做什么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来找您。事实的确如此。同事和麻醉监测室的护士交接完,这里的医护便开始对患者进行评估,一会儿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就推着X线机来拍摄术后片子。康复师在电脑上看到患者拍完片子,医生确认没有问题后,很快也来到患者身旁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如果患者恢复好,就会指导其下地、上厕所等日常活动。在接下来的两三天内,不断有内科医生、手术医生、麻醉师(疼痛医生)、康复师、护士以及他们的助理反复评估、指导患者的术后康复。一般2~3 d,各学科医生都认为患者可以出院后,患者就会被送回家。接下来的康复通常是由手术医生帮忙联系的第三方康复师到患者家中去做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自行到康复门诊接受康复指导。而HSS的康复中心也遍布纽约和全美各地,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术后康复。从患者第一次就诊、到手术、再到术后康复的整个过程,都拥有着如此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和专业化人员配备,HSS专注于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但真正让HSS长期屹立于世界骨科界之巅的核心还是其优秀的医生队伍。这里不仅仅会集了全美国最优秀的骨科医生,也吸引了来自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现代人工膝关节之父John N.Insall出生于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医学院,并在英国和加拿大接受了5年的医院培训。与Insall一起设计全髁膝关节的Chitranjan S.Ranawat则来自印度。但他们却在纽约共同铸就了特种外科医院的辉煌。而现在正值当打之年的Mathias Bostrom来自瑞典,新生代力量Boettner毕业于德国,Edwin Su是来自台湾的华裔。正是这一代又一代来自全球的精英,将世界各地的知识理念汇聚于此,不断融合、创新,才保证了HSS的长盛不衰。在这里,我看到了关节置换领域的各种技术、假体、工具,它们其中很多是诞生在HSS,也有不少引进自世界各地。除了临床实力强大,科研方面,该院骨科获得的科研经费也非常多。骨科基础研究,尤其是在假体设计和生物力学方面,HSS国际领先。在HSS,每位医生各具特色,同时这里的各项技术都有章可循。包括术前各种并存疾病的处理、氨甲环酸的使用、术后镇痛、感染病例的处理、抗生素、抗凝等等,各种指南涉及围手术期的方方面面,多达数十个。而且每年会有专门的医生负责将最新的文献内容进行总结,使得各个方面的进步及时应用于临床工作的指导。而在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方面,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技术均能够在HSS看到,比如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表面髋关节置换、各种导航技术、微创技术的应用等等。但是针对某一种技术,各位医生会一起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各项操作均有规范,既能够保证效果,又有利于相关人员的配合,还方便了年轻医生的学习。我想这就是特种外科医院在高速、大规模运行过程中保证手术预后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后能够得到有效处理、患者满意率高,长期保持行业第一的核心优势之一。而其另一大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于规范化操作的强大执行力。医院里辅助医生工作的各种助手都是经过了相应的专业培训,都有着各自明确负责的工作。虽然每个人负责的只有一小块,但由于专业化的素质和明确的职责,所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各司其职。更使我惊叹的是,在这里的每一位享誉全球的骨科大师们,仍然能够对手术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们在任何一台手术前,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初次置换,都会亲自在X线片上做术前计划,测量手术中需要的每一个数据。即使住院医师或同事已经做完,他们也还是会亲自再做一遍,写下来,贴在患者头侧的有机玻璃板上,指导术中操作。手术开始前,所有人都会规规矩矩的进行“Time Out”来核对患者。每天的第一台手术前,手术室里的每一个人会向大家报出自己的名字,即使大家都是在一起工作了超过十年的同事。接下来手术医生会向巡台护士报出患者的姓名和要做的手术。这件事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像是走过场,但在HSS,无论手术医生多么举世闻名,也会规规矩矩、一丝不苟的做好每一步。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细节中创造奇迹,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实现突破。专业化的设施、专业化的团队、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强大执行力的医生、全球顶尖的人才……也许这就是特种医院长期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奥秘,HSS的专业就是HSS人的习惯。本文刊登于实用骨科杂志2015年21卷第10期
  • 123740
    11:30
    每个中国人至少应该有两个手机号,一个是对外联络用的,拜年问候离不开它;一个是专属于国人的健康手机号码——14065430268,用来管理心脏健康这笔财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建议国人牢牢记住该号码。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国家和首都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前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等职。14065430268,被誉为国人健康手机号码,是一个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而提出的号码,建议者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这个号码并不能直拨胡大一的手机,不过如果掌握了这个手机号,并按其建议健康生活,未来心血管病的危险将降低90%。胡大一介绍说,通过医学研究发现,90%的心肌梗死可以由9个因素所解释:分别为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压力大紧张、饮酒。记牢了这个健康手机号码,就掌握了影响心脏健康的几大关键因素,如血压、肥胖程度、血糖等安全数值范围便可以尽在掌握之中了。140:收缩压达标值140mmHg以下。6:空腹血糖6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以下。543:总胆固醇值,正常人降到5mmol/L以下,有糖尿病或者冠心病者降到4mmol/L以下,同时有这两种疾病者则应降到3mmol/L以下。0:零吸烟268:女性腰围不超过2尺6寸;男性腰围不超过2尺8寸。140:收缩压达标值140mmHg以下正常人的收缩压(高压)控制在这个水平以下。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即使低压控制得再好,如果高压稍微有点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损害。而对于已有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患者来说,更要把血压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低压不能超过80毫米汞柱。6:空腹血糖6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以下。是指血糖,糖尿病绝不是“不吃糖”那么简单,它是诱发全身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空腹血糖一定要保持在6毫摩尔/升以下。543:总胆固醇值,正常人降到5mmol/L以下,有糖尿病或者冠心病者降到4mmol/L以下,同时有这两种疾病者则应降到3mmol/L以下。总胆固醇值,不具有家族史、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人应降到5以下,有糖尿病或者有冠心病者,二者居其一的要降到4以下,而同时有这两种疾病的,则应降到3以下。0:零吸烟无论何时,烟草都是人们健康的大害,彻底戒烟该成为所有人的“座右铭”。268:女性腰围不超过2尺6寸;男性腰围不超过2尺8寸。所谓“人与腰带同寿”,就是说要长寿,得时刻关注自己的腰围,男的须在2尺8寸以下,女的最粗不能超过2尺6寸。这是因为腰围可以体现出内脏脂肪堆积的情况,腰越粗,对心脏的危害就越大。10个心肌梗死有9个可以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有5个可以被预防!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胡大一教授总结为:不吸烟,管好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转型期,保持好心态、好心情,才会有健康的身体。做到以上几条,80%心脑血管病都可以避免,大多数人都可以活到90岁以上!记住了没有?14065430268
  • 123689
    16:24
        刚刚过去的9月,李锦记旗下爽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爽乐科技”)接连推出两款智能手环,更在第二代智能穿戴产品HeHaQi健康管家上市时举办了前所未有的发布会。然而,对于目前市场上比比皆是、价格差距巨大的智能手环,专家表示,不排除健康产品市场有夸大功效嫌疑,消费者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质量。健康成为智能手环的最大卖点  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去年开始,各种以“健康”和“运动”为名的功能手环铺天盖地冒了出来,今年上半年,智能手环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智能手环市场参与竞争的厂商数量持续增长,从1月的37家增长到6月的44家,半年内就有7家厂商新晋加入。而在售的智能手环产品也从1月的54款上升至69款,徒增15款之多,用户的关注度也随之水涨船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手环的快速增长,与健康的销售噱头密不可分,可以说,健康已经成为智能手环的最大卖点。  登录京东商城网页搜索“智能手环”关键字可以看到,有近30个品牌的数百种产品在京东商城售卖,其中不乏索尼、三星、华为、小米等品牌生产的手环,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今年9月,李锦记旗下爽乐科技推出第二代智能穿戴产品HeHaQi健康管家,定价为899元。  北京商报记者浏览各家智能手环功能发现,大多手环的功能与健康有关。如李锦记在推出HeHaQi健康管家时表示,该款产品与传统的手环只有心率的监测不同,HeHaQi可以通过干性电极技术,完成心率变异性监测,生成心率变异图。同时可配合HeHaApp完成呼吸训练,达到降低血压和减轻精神压力的效果。索尼于8月推出的索尼智能手环2代日常佩戴可以测量心率并结合睡眠数据反馈给用户告诉他们是否健康。小米和华为推出的产品也分别具有睡眠质量监测的功能,通过对睡眠质量的测试,将睡眠质量反馈给消费者调整改善消费者睡眠质量。消费者眼中的智能手环  为了解智能手环的销售及消费者使用情况,北京商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场。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商场小米专柜,销售人员告知北京商报记者,小米手环只在网上售卖;接下来再对华为、三星等品牌电子产品专柜走访时,也均未见到智能手环的身影。相比这些专柜的冷清,苹果智能手环专柜显得格外红火,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在北京各家苹果智能手机专柜前,观看和试用选戴的人络绎不绝,而且涵盖各年龄层的人。  据苹果专柜的销售员称,苹果智能手环分为Watch Sport和Watch以及Watch Edition三个系列,价格从2000多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对于智能手环的功能,销售人员进一步解释道,“有一些老年人吃药时心率不能过快,苹果智能手环的功能可以在30秒内测出消费者的心率,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测出吃药前的心率”。此外,当谈到市场上智能手环层出不穷的时候,这位销售员答道:“虽然其他品牌产品的功能跟我们差不多,但我们的功能效果会更强大。”  为更加准确掌握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看法,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了几位消费者。天津的刘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购买的是一款产品型号为XMSH03HM的小米智能手环,价格79元。刘女士表示,虽然该款手环的功能标注是统计步数和监测睡眠质量,但是“我买这个手环主要是为了当计步器和闹钟用,至于睡眠质量监测功能我觉得挺鸡肋的,对我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一开始感到新鲜而已”。廊坊的曹女士买的是华为荣耀zero,价格399元的智能手环。据她说,买智能手环的目的主要是运动,至于睡眠质量的监测功能并未用到。而北京的孙先生买的是一款价格99元的小米智能手环,当谈到为什么会买智能手环以及该智能手环功能时,孙先生说道:“我只是图新鲜和从众而已。”  而北京的李女士和姜先生夫妇都选择购买了苹果运动手环,他们表示,一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质量保障,再有就是这个手环可以兼具电话接听等多种功能。“这也是其他品牌产品不能企及的重要原因。”健康习惯是养生的基础  通过对上述消费者购买心理的采访可以发现,一些生产商作为卖点的健康却并不受消费者重视,或者是并不被消费者看好。采访中,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智能手环质量并没有保障。有些手环的抗干扰能力差,让佩戴者颇为不放心。一位刘姓消费者反映,他和同事佩戴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环,曾经出现过两人同时在一起工作,结果两个手环出现3000步的计数差距。“这让我们特困惑,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产品。”那么健康专业人士是如何看待智能手环的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董盛表示,现在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舍得为健康投资,这也为一些健康产品的推出提供了市场。但这些健康产品的推出也使得人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个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问题,单纯地把健康寄托在高科技物品上,而忽略了自身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有不愿具名的健康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很多“健康”电子产品,是在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来夸大产品效果,从而吸引购买。而这些产品由于不是医疗产品,因此往往不具备行业监管和质量标准,对于购买者使用时的效果无法验证,致使不少消费者的健康被误导和延误治病。在医疗业界人士看来,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依然要从培养日常的健康生活习惯开始,市场上的健康科技产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董盛也表示,健康的身体源自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运动。他建议大家在生活工作之余走出室内,迈开腿,适当运动的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才能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 123683
    15:19
      最近,美国克利夫兰一家大学医院的医生给一名患者写了一封“分手信”,还发表在克里夫兰(Cleveland)发行量最大的《简朴报(The Plain Dealer)》上。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分手信”原文亲爱的某某某:  请注意,Sharon Family Physicians认为有必要终止我们的医患关系,之后我们将不能继续为你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自此邮件日期起30日后医患关系终止生效。在此之前,我们还会继续为你提供电话咨询和紧急医疗服务。  请查收附件中的医疗记录转移知情同意书。在你找到新医生时,请填写此表格并以邮件形式发给我们。届时,我们会将你的医疗记录汇总寄给你的新医生。  很遗憾,我们不能继续为你提供例行医疗服务,但是我们认为必须这样做。  真诚的  蒂拉·莫内  这样的“分手信”还真不多见。这家医院基础医疗部的副总裁托德·柴格儿(Todd Zeiger)说:“在我20年的行医生涯中,只记得有两三起这样的事件。”  信中并没有提到原因,这封信的作者蒂拉·莫内(Tyra L. Mone)医生为保护患者隐私拒绝谈论原因。  托德·柴格儿称,医患关系终止有很多种情况,例如患者缺席预约、拒绝服用医生开的药、无视医嘱、患者的行为不当和肢体威胁等。  这封信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医患关系可是一件两厢情愿的事,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医生如果认为他们不能为其提供服务,也可以终止合作关系。  医患关系和其他任何人际关系一样,是建立在坦诚信任的基础之上,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如果医生认为医患关系遭到破坏,他们不能再提供适当的医疗,便可以提出终止医患关系。  当然,与患者终止服务关系时,医生需要提前30天通知患者,在此期间如果患者需要紧急医疗服务,医生也须负责。  另外,《平价医疗法案》对医患关系的有效实施也增添了压力。该法案支持“基于价值”的医疗体系,患者的治疗效果直接与医生收入挂钩。  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多次进急诊或再入院,那么负责这位患者的医生就要被罚款。所以,医生当然希望接诊配合治疗的患者。  柴格儿表示,基于价值的医疗服务并不会导致医患关系终止,但是大学医院视具体情况,允许医生与患者解除关系。  柴格儿说:“我希望患者将此理解为,换个医生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医疗需求。”

页面

推荐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病例
暂无信息

   


骨科在线 北京经纬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139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25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1号楼8层08公寓H

联系电话:010-85615836

Email:orth@orthonl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