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402
16:52
当医生不容易,需要通过大大小小的考试,而英语总是诸多考试、乃至晋升中的一个“门槛”。作为医生,经常要查看英文文献,甚至用英语发表论文,英语的掌握程度自然不在活下,况且上学时已经考了“四六级”,那么成为一名正式医生后还对此作硬性要求真的有必要吗?好在近日国家下发文件:职称考试将与英语计算机脱钩。其实,医生要考英语不仅是中国的特例。 在美国这样一个讲英语的国家,对医生也有英语考试的要求,这简直是匪夷所思,但这样的要求真的存在。 据悉,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正式医生,要通过Step1(基础医学考试)、Step2 CK(临床医学知识考试)、Step2 CS(临床技能考试)、Step3(临床医学知识综合应用考试)这几个考试之后,才算通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们也很纳闷:这么多考试真的有必要吗?那个Step2 CS就是考察医生能否用英语跟患者沟通、记录病情。这种考试就跟问你会不会写字一样。医生每年的通过率是95%。关键是考试还得交1275美元的考试费,而且还不包括车费、住宿费。很多医生质疑:为一个这样的考试花上高额的代价,真的有必要考吗? 目前,哈佛医学院的学生已经开始发声要求取消这个“多此一举”的考试。请愿书发出后,3天之内就获得了1000多人的签名,一个月内已经有12600位医学生表示支持。目前美国医疗协会表示正在考虑是否取消该考试,六月份会公布结果。 医生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临床上,过多不必要的考试只能让医生分散精力,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这就需要晋升和考核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释放医生的潜力。
-
127401
16:41
互联网医疗在过去几年火得一塌糊涂,但现在冷了下来,落差非常明显。几年前就高喊着“颠覆传统医疗”,至今还没有找到真正成功的商业模式。同时,互联网医疗发展还面临政策不明晰和当前医院体制现状的困扰。 由于之前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大量产品没特色、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将陷入生存困难、无以为继的境地。中国几家号称“独角兽”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基本上都从线上转战到线下了,开始去开诊所开医院。因为有资本撑腰,独角兽们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因部分互联网医疗公司已经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他们可以有时间和耐心去打磨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精神的诊所和医院,去等待政策的红利即医生自由执业的到来。 医生自由执业未来会对互联网医疗的生态演进影响非常大。对于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尤其很多涉及医患互动的平台,医生的行为权限、收入等都将受到政策牵制。一旦医生自由执业政策放开,或将有一部分医生加入到互联网平台服务。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表示:“我要警告这些互联网公司,不要天真地以为医生自由执业了就会到你的平台上去,和你竞争的将会是另外一种组织形式:医生集团。医生们在觉醒,医生不太可能在挣脱一个枷锁的同时去给自己戴上另外一个手铐,他们会形成自己的组织,保障自己的利益的,他们比公立医院更善于自己做互联网医疗。” 政策上的突破加上医生集团的出现,互联网+医疗是否会迎来预想中的突破,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
127399
14:48
在美国看病是一个难题,病人预约看病常常需要等待数天才能就诊;奥巴马医保改革后,病人挂号后甚至还要在医院等上半天。为此,美国硅谷科技公司推出了有“医界Uber”之称的医生上门服务App“治愈”(Pager),病人通过App提出看病需求后,最快两个小时内就有医生上门看病。“医界Uber”迅速流行,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质疑。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类App无法解决就医难的问题,医生到病人家中看病需要在交通上耗费时间,反而降低了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两小时上门“7岁患者,咳嗽,您方便去看这个病人么?”儿科医生山姆·金博士手机跳出这个提醒。他点击“是”,在最近一个周六早上带上黑色挎包,披上白色外套,开车到洛杉矶附近的拉卡纳达一个家庭就诊。山姆·金是为医生上门服务App“治愈”工作的一名医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这个被称为“医界Uber”的手机应用程序正在搅动医疗市场。总部位于洛杉矶的“治愈”从Uber的经营模式中得到灵感,希望以更便利、更个性化的服务解决病人上医院看病的麻烦。使用者可以从手机下载应用程序或上网注册,填写看病申请。只要写清楚症状或病症类型,并决定看病时间,“治愈”就会安排最合适的注册医生或护士到患者家中看病。目前程序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治愈”旧金山商业开发负责人杰米·波里安姆介绍,目前已有超过100名医生加盟,服务范围涵盖了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市和圣地亚哥市。住在这些地区的用户可以选择传统挂号模式,预约数天或数周后看诊;也可以选择“立即看病”,最快两个小时内就有医生上门。“治愈”的医疗队伍包括家庭医护、小儿科、成人内科、外科、长期照护和帕金森氏症诊断复健疗程等。除了看病开药,多数医院检查都能在上门服务中完成,包括一般健康检查、流感疫苗和抽血等。效率低下哈佛大学卫生政策教授阿迪夫·特拉博士认为,考虑到成本效益,把患者带到医生身边比把医生带到患者身边,效率会高得多。奥巴马医保改革后,尽管《美国平价医疗法案》让更多美国人享受医保,但这进一步加剧了医生的短缺。美国医学院协会预计,到2050年,全美范围内预计将有多达90000名医生的缺口。许多为“治愈”工作的医生抱怨到病人家中看病需要在交通上耗费太多时间。山姆·金告诉《洛杉矶时报》记者,就在洛杉矶市,从一个病人家里到另一个病人家里可能要在车上花费2个小时。“这是一个非常低效的过程,医生的通勤时间可不便宜。”特拉说。批评者还认为,不像其他的技术创新,医生出诊没有降低开销,病人也没有转向更便宜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总体医疗成本并未降低。此外,这类服务无法让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受益,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往往距离最近的医生也很远。“治愈”的竞争对手“寻呼机”似乎正在解决这一难题。用户打开“寻呼机”App后,需要通过文字信息向护士描述自己的症状,再由护士决定患者是需要医生上门还是只需要视频诊断。“如果患者不需要医生,那我们就不会让医生上门,这同时节约了患者和医生的时间。”“寻呼机”创始人之一的加斯帕德德·徳勒奇说。当患者确实需要医生出诊时,医生会乘坐Uber出行,根据病患类型收取从50美元到200美元不等的费用。医保覆盖“治愈”的出现满足了许多急诊病人的需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是“治愈”的直接受益者,因为他们往往很难乘坐交通工具到医院去就诊。索拉亚·邓瑟斯的女儿是山姆·金博士的病人。女儿生病那天早上,她打电话给女儿的主治医生,失望地发现当天已经没有多余的号剩下。于是,她在“治愈”上下了订单,山姆·金博士很快就上门来了,给孩子开了药。“整个过程实在太方便了!”邓瑟斯说。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治愈”的另一大吸引力是价格低廉。波里安姆介绍,如果用户购买的医疗保险属于ANTN、蓝盾、信诺、美国联合医疗、Adna五家公司,那她/他只需要按医保中的自付额付费。邓瑟斯请山姆·金医生上门,只要支付20美元的诊金。“不像医院,‘治愈’的服务明码标价,”她说,“而且,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费用。”不过,如果用户未购买上述公司的保险或没有医疗保险,那“治愈”的统一收费是99美元。随着更多医生加盟,“治愈”正考虑加入联邦医疗保险和加州医疗补助,以让更多用户享受低价的上门医疗服务。医生们也愿意为“治愈”工作,因为“治愈”不计算看病的时长,他们不会因赶时间而影响工作质量。山姆·金大多数时间在圣费尔南多谷一家私人诊所上班,一周为“治愈”工作两天。他说,为“治愈”工作,他可以花一个小时为一个孩子看病,而不是在每个病床前待15分钟。
-
127398
14:39
被誉为“最健康饮食搭配”的地中海式饮食又“立功”了。这一次,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以蔬菜、水果、鱼类、杂粮和橄榄油为主的地中海式饮食能有效降低女性患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者让平均年龄64岁的9万多名美国女性填写详细问卷调查,对比她们的饮食习惯。结果显示,长期坚持地中海式饮食的女性在16年内患髋骨骨折的风险低29%。研究报告作者伯恩哈德·哈林博士说,医生尤其应该向进入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推荐以蔬果为主、低油低脂的地中海式饮食。全球每年报告超过890万起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其中50岁以上女性为高风险人群,骨折发生率1/3,远高于同龄男性。地中海式饮食是指地中海地区居民的膳食模式,因其健康、清淡、营养而备受现代营养学推崇。已有不少研究认为这种饮食方式能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延缓老年痴呆等。
-
127397
14:35
2016年4月1日上午,“高性能仿骨生物工程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立。据悉,这是该省首个仿骨生物工程材料领域的专业研发及产业孵化平台,是湘雅医院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产出成果。该实验室致力于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仿骨生物工程材料并实现临床应用和项目产业化,将使我国高性能仿骨生物工程材料彻底摆脱对进口的依赖,能够显著降低医疗费用,为广大老百姓造福。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科技材料,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制和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个新型产业。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作医疗器械,其产品约占医疗器械市场的40%至50%。而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治疗机体组织和器官病变的比例增大,对大量优质的生物材料制品也会有更多的需求。因此,发展生物医用材料对当代医疗技术的革新和医疗卫生系统的改革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科技进步发展,人工骨、人工关节、骨修复再生的应用得到了高速发展,高性能仿骨生物医用材料植入已经成为外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生物医用材料的更新换代极大地促进了骨科、特别是脊柱外科的发展,内固定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全身骨骼系统。目前,随着组织工程材料的兴起,人工骨、人工关节、骨修复再生的应用得到了高速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技术已经是骨外科医生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各种材料植入技术就可开展绝大部分骨外科手术。尽管高性能仿骨生物医用材料应用面广、需求量大,但目前我国高端材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且价格非常昂贵。因此,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仿骨生物医用材料,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广大民众的就医需求。在中南大学的统一管理下,“高性能仿骨生物工程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在湘雅医院挂牌成立。该实验室以表面改性处理、纳米金刚石薄膜、新合金材料、骨组织工程材料、药物与生物活性物质控释系统、生物相容性为研究方向,构建了4个研究所进行高性能仿古生物工程材料成型与制备、表面改性处理、生物安全性评估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据实验室负责人、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王锡阳教授介绍,实验室拟在2年内形成以材料制备、表面改性与修饰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完成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基础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在同期举行的首届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骨科及材料专业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就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材料学苏波教授和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王小祥教授作了生物医用材料方向的学术报告,就当前国内外医用生物工程材料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并且就高性能仿骨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制备,表面改性及与人体生物相容性等当前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给予了解答。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余志明教授、王孟君教授,湘雅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张宏其教授、口腔医学中心主任方厂云教授对学术报告逐一做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关键科学问题。
-
127396
09:22
吴祖尧,教授,我国著名的骨科学家。曾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四川分会、重庆分会主任委员,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三届名誉主任委员。吴祖尧教授于1958年由上海第一医院迁往重庆,是重庆医科大学创建初期少数几位著名教授之一,为重庆医学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吴祖尧教授和夫人朱苕华女士1997年秋分别在重庆去世。 20世纪,上海医学院派往重庆等从事创建各地医科大学的先驱者们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医生,无怨无悔。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阶平、裘法祖对吴祖尧给予高度评价:“吴祖尧教授是我国卓越的骨科学专家,在骨科学方面作出杰出的贡献,让我们永远缅怀他。”
-
127394
22:04
老公是医生,我不是,我也不是护士,和医学界完全不搭噶,我是学艺术设计的,而且学的是服装,对于医生,我以前也像那些愤青傻逼一样,认为当官的都贪,医生都收红包。可是自从身边有了医生,我才知道医生是个多么苦逼的职业,是个多么让人难以体谅的职业。曾经有人跟说,嫁给医生多好啊,收入可观,还能照顾家人!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我才决定结婚的!但现实太尼玛坑爹了,收入可观,1200的工资加奖金尼玛才3000多的收入算可观么?!别跟我说红包,红你妹,压根就不存在这类玩意,这类玩意就是鬼,听过没见过,压根木有,根本不能有。病人送个啥都不能收,送点水果都要在科室分了,关我个毛线事啊!好吧,说到照顾家人,这是我最委屈的事情,想起这个事情我就鼻子发酸。上个月我肌瘤流产,孩子2个多月,这是我第一个孩子,当时肚子痛得不行,泪流满面,带着哭腔打电话给我老公,回答是什么?我现在不能来,你自己好好的!好你妹,有你有毛用?我当时就想这男人要了干嘛?照顾家人,老婆照顾不好,孩子照顾不到,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在病人身边,不是在我身边!打电话长期不接,不接就是在手术室,不接就是在有事,不接就是不接,不接你还不能再打,发个短信,这个月发的,下个月可能都没有回,你能怎么样,你哭么?你闹么?你能打他么?你能弄死他么?问他回不回来吃饭,这个电话接了能回,等灯等灯,英特尔处理音都响了无数次了,再打电话他不接,你打了有啥用啊,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你还不能发火,你只能把饭菜热了又热,热了又热,热了又热,心力交瘁等他回来那一刻。吃饭不准时就算了,连睡觉都是不准时的,晚上10点才回,洗个澡刚睡下,1点又来电话,各种夺命狂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什么钱那么难赚啊,还不让人睡觉,能不能把电话扔了,而医生的使命感就是,这不是钱,这是生命!我去,我是有多龌蹉。然后起身,开车送丫去拯救生命~~说实话,给我多少钱我真不愿意,晚上半夜起来。 你跟他生气,你气死了,他都不会知道,更别说甜言蜜语来哄你了,你能做的就是做个乐观主义者,没心没肺自己找个台阶下了。然后仰天大笑三声,哈哈哈!!!神马情人节,圣诞节,中秋节,清明节,各种节假日都是浮云,你的任何计划都赶不上他风雨不可预见的变化,说闪人就闪人,说走就走,更别说什么浪漫,情调,风情,等等了……你能做的就是独饮一杯酒,一个人走!职业的原因,造就人的性格,冷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林泰山崩而面不改色啊!我每天跟个猴的一样当然我是个胖猴子各种活蹦乱跳各种耍宝各种卖弄风骚各种招式,才能博得嘴角那上翘的弧度。其实我应该去做谐星的。因为是医生,所以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下班休息也好,在外面娱乐也好,半夜在家睡觉也好,一个电话杀过来,立马就要动身去医院。因为是医生,所以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无论是什么节日,家里聚餐,朋友请客,都是不定时,可能来了,可能不来,包括亲人的生日,包括情人节,那些浪漫的,有期待的节日,都往往被加班,值班所代替。因为是医生,所以不允许出错。这是一个高压状态的工作,任何事情都可以允许出错,而在医生这个行业,一丝丝的错误都不能有,这关乎生命,任何人都不愿意出意外。哪怕病人的名字写错,都可能讨来一顿打。每天绷紧神经工作,所以回家后,他总是身心疲惫的靠在沙发上,说休息一下。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想搭理。因为是医生,所以生病也要工作。头疼脑热感冒这类的小病都得带病工作,没有人会给你批假休息,老公科室有一个得了癌的医生,每天都要按时上班,那些挺着大肚子的护士们,临产还要工作在一线。因为是医生,所以要无所畏惧。出现什么大灾大难的时候,医生总是要奔赴前线,哪怕自己的人生安全不能保障,哪怕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也要毫不畏惧的冲上前。因为是医生,所以必须坚强。人生挫败感最强的估计是在医院,某天,老公全科室人全力抢救一个病人,奋斗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还是离世了,这种拼命挽救,却还是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而且要一次一次承受。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死神太强大!!因为老公是医生,所以我只能理解,体谅,宽容。我不能给他增加麻烦,所以自己要乖,我不能为他分担压力,所以我只能耍宝逗他开心,我不能替他做什么,所以只好做好后勤工作,给他送饭送宵夜。流产事件我不能恨他,因为他说,我会原谅他,但是病人不会。他将10分精力给了工作,给了病人,留给家人的却只有1分,而那9分的付出却得不到1分的理解。老公说,这辈子他不奢望成名成家,只求常在河边走,尽量不湿鞋。成功不奢望病人的感激,只求意外不大打出手,只要平平安安,累点,苦点都没什么!医生不是神,不是超人,不是蜘蛛侠,不是蝙蝠侠,不是如来,不是观音,不是孙悟空!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法术和超能力的普通人!
-
127375
09:26
曾文超正在查房 手术5小时,撕脱右手掌重新“归位” 2016年1月7日,工人赵康成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右手掌整个卷入机器当中,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交警、市民、医院爱心接力,顺利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得到妥善治疗。目前,赵康成的右掌保住,伤情恢复平稳。 急中生智 东院区抢救断掌 2016年1月14日上午,济宁市一院手足外科主任曾文超早早来到医院,查看患者情况,重点为赵康成(化名)进行检查。断手连接后的血运情况良好,和手臂之间的血液循环通畅,赵康成的气色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当天我正在厂里工作,操作大型操作机的时候,右手被绞进了机器中。”回想7日惊心动魄的一天,赵康成仍心有余悸。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只能截掉右手。 “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我们带着赵康成打车来到济宁。”赵康成工友林先生介绍说,快进济宁城区的时候,因为道路拥堵,情况十分危急,交警早早等在了凯赛大桥,准备开路护航。就在这时,济宁市一院东院区手足外科护士长巩茹主动联系电台,建议家属节约时间,马上掉头前往就近的东院区进行抢救,东院区的设备足够应对此类型急救。 “为了把手从机器中抽出来,右手腕关节处皮肤已经完全撕脱、旋转、离断,需要一针一针的把断手接起来。”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被送往了手术室,曾文超和他的团队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紧急抢救,输血、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清创,手掌成型,肌腱修复,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赵康成的手终于成功修复。 精准利落 男工右掌被保住 创面修复、骨折、畸形矫正、手指再造、断指再植……都是曾文超的专长,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使他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半夜时分被叫醒前往手术室,假期时间遇突发状况奔赴手术,都是常有的状态,一天睡足7个小时对于他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享受。 “这台手术算是时间短的,最长的要十几个小时。”曾文超表示,手足外科的手术都是非常精细的,尤其是“断指再植”更是既耗时又耗力的一项手术,“手足外科手术不比心脏手术,会随时危及生命,但精细度却要高得多。用着比头发丝还要细的手术针,在血管中来回穿梭。大型手术需要缝上万针,手不能有一下颤抖,否则血管会被损伤。” “我们科室目前以收治各种手足损伤、后期手足功能重建、慢性足踝及手腕疾病为特色,治疗各类手、足骨折及骨病,皮肤缺损,肌腱损伤,复杂肢体离断再植,手、足部肿瘤,拇外翻、足跟疼痛等疾病。”曾文超表示,手足外科的手术需要争分夺秒,它关系着肢体功能的保存和重建。“一旦肢体外伤病人入院,将简化手续,从接诊、问诊、诊断、入院、手术,实行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让病人5分钟内进到手术室,得到有效救治,为术后功能康复治疗创造条件、争取时间,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
127364
10:33
在“国际临床科室管理年会”上,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发表了《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的主题演讲。他语调平常却处处针砭时弊、引人深思,袁钟教授到底讲了些什么?一起来看看。一个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隐私告诉你,把衣服脱光了让你检查,把所有痛苦告诉你,把生命都交给你,这种人是仅次于神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把这个精神泯灭了就不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严。当中央电视台在播“冬虫夏草含着吃”“生命一号”等虚假广告的时候,就说明整条河流都已经被污染,没有哪个鱼能摆脱被污染,治理污染的办法就是治理上游。经常有学生问我人文医学有什么用处?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价值观,第二个层面是人文智慧。价值观是道,人文智慧是术。价值观里的尊严首先,我想说一下“道”的问题。现在又到年底了,很多医院都会在这个月开医院总结大会,我听过一些院长开总结大会时说:过去的一年,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医院的住院患者增加了20%,我们的门诊患者增加了30%,我们的收入增加了10%。那么这句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可能在座的主任和医生们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其实我告诉大家,这不应该是院长说的话,这应该是企业家说的话,我们院长该怎么说?我们应该说的是“我们治愈了多少人,我们帮助了多少人。”我们已经忘了什么叫医院,这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也有医生告诉我说,自己当医生就是为了赚钱。这本身没错,但我想告诉你,只想赚钱,千万别当医生。这个社会上比当医生赚钱的工作还有很多,卖房子、开矿、做金融、做IT……但是,只有两个行业又有钱又有尊严,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在日本,只有两个职业能被成为“先生”,同样是医生和教师。我有一个朋友,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科研处长,他是维吾尔族人。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事情,在维吾尔族人认为人去世了可以升天,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升天,要经过集体讨论,贪官、坏警察、坏城管要被打入地狱,但只有两个职业可以不经过讨论集体升天,那就是医生和教师。什么叫尊严?我也是一名医生,我非常有体会。一个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隐私告诉你,把衣服脱光了让你检查,把所有痛苦告诉你,把生命都交给你,这种人是仅次于神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如果医生不好好看病而是看患者的口袋,患者会恨死你。基督教两个东西很重要,一是神圣观念,再者是博爱精神。神圣观念告诉我们医生是一群优秀的人。中华中国医师协会的张雁灵会长跟我讲,他九十年代去日本,日本当时有人专门来拜访这帮医生,这让中国去的医生们很奇怪,“我们不是政治代表团,我们又不是经济代表团,也不是外交代表团,只是医生代表。”最后那位拜访者说了一句“我一辈子想当医生,可是考不上,我尊敬医生!”北京和睦家医院的董事长李碧菁是个犹太人,她曾告诉我犹太人为什么比其他人好像多那么多聪明、成功的人,其实就是因为犹太人有神圣观念。犹太人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子民,所以他们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奋,也就更易成功。医生应该有神圣观念,都是最优秀的一群人,不管在哪个层面,即使村医也是当地最优秀的人。前两天台湾有个医生很优秀,柯文哲现在成了台北市长。医生在当地不仅是医生,他是领袖,一个好医生不仅是技术而且他的人品也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大家也很清楚,这些年我们社会出了很多问题。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投毒杀死自己的同宿舍同学,他说过一句话“我是个‘空人’,没有价值观。”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他为什么是个“空人”?想一想这些年还有几个大学生杀人的,比如马加爵、药家鑫。我们这些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我们创造了精神财富吗?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美德,爱国家、爱家庭、爱故乡、讲孝尽、讲勤俭、讲以德服人,讲天下为公,讲克己复礼,讲温良恭俭让、讲礼义仁智信,好像现在这些都没有怎么讲。人文精神的救赎主持人孟非说过,这些年来《非诚勿扰》相亲最成功的不是大陆,而是台湾和香港的男士。香港很多青年可能参与了占中,但一些美德可能并不比我们大陆差。为什么港台男士现在比我们大陆男士更受中国女孩的喜欢?我们说看一下马英九、连战,再看一下徐才厚、薄熙来和周永康。谁更有中华美德,谁没有中华美德。前不久中华书局刚刚出版了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两本。我所有的台湾朋友都告诉我,他们从小都读《论语》,而我们在干什么?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在集体掩耳盗铃。有北大教授说我们这几年培养了很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是聪明,“利己”就是所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省,有一次我和撒贝宁在武汉对话,他问我“医疗行业怎么样?”,我则回应“先别说医疗行业怎么样,当中央电视台在播“冬虫夏草含着吃”“我生命一号”等虚假广告的时候,就说明整条河流都已经被污染,没有哪个鱼能摆脱被污染,治理污染的办法就是治理上游。这其实就是价值观。各位都是掌握了各种先進技术的大专家,有了满身功夫可以干两件事情,一是见义勇为,二是拦路抢劫。干好干坏,人内心的文化决定你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位医生告诉我,他在消化科上班的第一天,他们科室要完成的一个指标还没完成,快要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个患心血管病的农民因为挂错号找到了他,但是他当天一个病人都没有,因此当时就违背良心给这位农民看病给开了药,病人抓药再回来问他时,他觉得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他就告诉这位农民再去挂一个心血管的号,那个农民突然哭道“我钱都用光了”。这位医生后来说道,他当时有一种坐台的感觉,从此告别了医院,不再做医生。我们在当医生、院长、干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医生去牺牲善良才能获得正当权益。他本来该有一万块钱的工资却只给他发两千,另外八千块钱让他自己去赚,这是邪恶的。什么叫医疗?医疗起源一个同情心,人贵在有同情心。最初人们因为看到受苦受难,有人难受就去帮他,这才叫做医疗。什么叫医院?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派的社会有很多流浪的、无人管的乞丐穷人。因此,他们设了一个场所让他们缓解苦难,最后慢慢形成了医院。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把这个精神泯灭了就不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严。我们几乎把医院当成一个企业,我们的领导们在一块开会最喜欢说的是“我们医院5个亿,我们医院8个亿,我们医院9个亿,我们医院12个亿,我们医院20个亿。”我想这医学人文就是干这个的,塑造医生的价值观。为什么协和的妇产科主任郎景和院士告诉他们科室医务人员每周必须读一本本专业以外的书,就是为了扩大知识面。我们的医生应该学会和人打交道,我们不能只会和疾病打交道。“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却总是抚慰”,总是抚慰,但我们有抚慰能力吗?这恰恰是医学人文要弥补的。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的区别在哪?中国医生现在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我们做了那么多手术。但是中美医生比较下来,我们的差别在于爱。美国医生让病人感到有爱,中国医生感觉不到。全世界大多数民族都认为人死了可以升天轮回有下辈子。但我们想追求长生不死,所以我们发明了很多长生不老的办法。中国人什么都能忍受,家庭矛盾、工作矛盾、社会矛盾能都忍,但是在死亡面前却忍受不了。我们没有准备,面对死亡的第一个心理反应就是愤怒和震惊。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太需要医学人文精神。我讲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怎么当好医生的问题。第一,我不想讲让大家如何去学雷锋,学白求恩,我只需要给老专家和当老师的讲,你们一定要想到自己老了会落到什么样的医生手里。你先做好医生,你的学生才能是好医生,等你老的时候,这个老医生就会照顾你,你现在不好好做医生,等你老了你的学生就会按你的方法收拾你。我们不能让学生学雷锋而自己在学和绅。第二,为孩子做个好人。很多事情,中国人只有为了孩子才会做,才会改变。我经常讲戒烟的问题,如果我们学老外在烟盒上印上骷髅和黑肺,但很多人根本不会戒烟。我们什么情况下才会戒烟?只要在香烟包装上写下“抽烟会让你的孙子变为畸形”,我想他一定戒烟。第三,人这一辈子干嘛来了?如果有机会去新疆的沙漠里面看看,如果有一摊水,就一定要草,有草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人,人背后就没有东西吃我们了。草的价值就是让牛羊活的好,牛羊的价值就是让人活的好,人的价值就是让其他生物活的好,这个社会有了你多一份美好,千万不要让这个社会因为有了我而多了一份痛苦或者不好。
-
127363
10:29
近日,一陕西医生读者向媒体爆料,其所在医院的医生护士的夜班费,很可能要被取消,因为当地有关部门认定夜班费属“违规津贴”.这位医生透露,当地相关部门在审查医院经营情况时,认定医院给医护发放的夜班费“缺乏相关文件支持,属于违规发放津贴”,并作通报批评。目前,该院工作人员正在积极争取,希望能保留医护的夜班费,“已经给上面写了情况说明,还不知道结果。”经搜索发现,仅在2015年,就有数家医院取消夜班费。夜班费怎么成了“违规津贴”?这有点匪夷所思。其实夜班费无论是发放还是禁止,都属于“缺乏相关文件支持”.看起来,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者的态度。我也提一个提议,坐在办公室的公务员应该到医院陪陪医护值上几个夜班,亲身体验一下这种劳动强度,再重新判断一下,夜班费应不应该有?如果远离了医疗一线,制定规则起来就缺少地气,难免头重脚轻,偏离现实太远。“取消夜班费”是对医护劳动价值的一种漠视,一种否定。好像医护值班坐在那里,就像电视剧展现的那样,可以轻松的看看报喝喝茶,聊聊天,甚至来一场医院恋情,但这却只是表象。你看医生坐在那里貌似轻松悠闲,其实说不定他心里还在担忧着病房里危重症病人的安危转归,还在集中心神准备迎接各种各样的新病例出现,这种压力之大,只有真正坐过这个位置的人,才能真实体会到。一个夜班只要收治一个有“挑战性”的病人,医生这个夜班基本就可以清醒到天亮了。与此同时,医生还属于一个没有加班费的特殊职业群体,因为劳动法规基本管不到医院。法律面前,本来人人平等。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只要超过这个劳动时间,就按照加班计算薪酬,规范的机构都在主动执行这种规定。但奇怪的是,医生却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虽然医疗的特点,决定了医生需要这种职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但不意味着劳动法规就可以轻易地被突破底线。政府制定这样的劳动法规是为了捍卫劳动者的休息权,呵护公民的身心健康。没有证据证明相比别的职业群体,医生的身体就超人一等,可以随便抵御劳动透支的伤害。前几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曾披露,在完成的对386家医院的4032名医生进行专项调查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内地医生群体健康状况不佳,超过四分之一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40岁以上无论男女,相对发病风险都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当下,频频发生的医生猝死事件,只不过是在用生命残忍的验证这个结论而已。“取消夜班费与没有加班费”是变相的伤医。为什么此刻当下,儿科医生、急诊医生离职者如此之多,造成医荒?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工作强度极大、累、风险大伴随而来的心理压力大、薪酬待遇偏低。为什么付出更多得到的却是薪酬待遇偏低?体现出来的,就是医生的劳动被人为漠视,夜班和白班等同化,加班不算加班,而且薪酬计算方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水平。有人计算过,一台神经外科的颅骨骨折复位术,国家核准的收费只有966元,其中用于医护团队分配的部分只有两三百元,麻醉医生、主刀医生、护士一分,有和没有实在区别不大。在发达国家,为什么医生的薪酬待遇牢牢占据职业收入排行榜前列?是因为医生薪酬的计算,是从各种医生岗位中,医生具体实施诊疗的时间、技术难度、消耗的体力与脑力、面对的职业风险与压力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工资收入的高低。说直白点,别人已经把医生这种劳动时间长的因素考虑进来,薪酬中包含了这种加班的部分。但显然,国内还并没有与这种国际惯例接轨,体验在严重的漠视医生的劳动付出和价值。医者时常被当成“业务员”来管理,拿着很低的底薪,然后主要收入由创造多少业务收入、由卖药卖器械来决定。最后,自然而然制造了经济对立的医患关系,患者多失去,医生才能多获得。漠视医生劳动价值的结果是,活生生把这种职业变成体力劳动者。有媒体曾经报道有医生看病看到哭,有医生就诊人数“被”创新高,还有医生工作时间之长破了记录。真的,在这种环境下,发生这一切,一点也不奇怪。(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