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
您的位置: 骨科在线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园地-骨科人文
  • 121444
    10:53
      自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医生也不例外,同样写微博、发微信、晒照片、发表对热点事件的看法。然而,同是晒照片,有的医生收获了公众赞许,有的医生却遭遇谩骂、处罚;同样是发微博,有的医生收获百万粉丝,许多好医生却是仍然默默无闻。医生如何使用互联网为自己加分?如何借助自媒体维护自身形象?又如何防范自媒体可能带来的伤害?  同是“医生手术室自拍” 两个结局截然相反  2014年6月,一条3名医生累瘫在手术台边的图片新闻成为热门话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陈建屏、陈靖、陈松三名外科医生,为一名脑部患多处肿瘤的病人连续做了32小时的手术。手术成功后,三名医生累得散了架,直接躺在了手术台边。此照片爆红网络,公众纷纷为医生点赞,呼吁理解医生的辛苦。有人称赞这是“以生命换生命”的奉献。  同样是2014年,另一组手术室自拍照片却没有那么幸运。12月21日,西安某医院,一组医生在手术台前的自拍照在网上热传。随即引发网友争议,舆论一边倒地痛骂医务人员。不到一天,西安市卫生部门迅速成立调查组,并快速处分、免职了多名医务人员。接下来,医生含泪道歉,拍图过程进一步清晰。原来照片拍于几个月前,因刚刚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为患者保住了腿,免于截肢,且因手术室即将搬迁而拍照留念。  同样是手术成功后的“手术室自拍”,医生也都是尽职尽责的好医生,但照片公布出来的效果却截然相反。是何原因呢?  自媒体(We Media)是普通大众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和分享自身记录与新闻的途径。它一改传统新闻的传播模式,让传者与受众随时改变角色,形成点对点(Peer to Peer)的“互播”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所有参与者均以个人身份参加,并随时可以更换角色,新闻不经过中间人(Mediator)且不经过滤,直接传播给受众。  正是自媒体的“互播”,使两次“手术室自拍”事件显得截然不同。从拍照者的角度理解,两次“手术室自拍”所表达的情感相似,都是医生在艰难的手术终获成功之后留下真实写照。然而,在自媒体的“互播”过程中,人们对照片的理解和“传播”不需要向拍照者求证,也不需要任何过滤。而是按照发布者自己的理解直接传播给其他受众。这是手术室自拍者所始料未及的。在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中,由于照片的手术台上还躺着病人,于是种种批评蜂拥而至,从违反手术室规定、侵犯病人隐私,直至草菅人命的,指责愈演愈烈。最初拍摄者想表达的情感已被批得“体无完肤”。  可见,自媒体时代,拍医生工作照一定要谨慎,要了解自媒体传播的特征和风险,避免受到公众的指责。患者隐私保护一定不能忽视。拍照时涉及患者隐私之处应特别注意:1、处理发生时间:推迟或虚化发生的时间,不要让读者“对号入座”,保护患者隐私;2、隐去或虚构年龄、地域、性别、姓名;3、尽量虚化患者场景;4、避开敏感的角度;5、脸部隐私要尤其注意保护。  医生需要互联网为自己加分  当今中国老百姓看病普遍“认庙不认人”。同样一名优秀医生,在协和医院就门庭若市,走出协和可能会变成门可罗雀。  然而,也有例外: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就是不同的一个。她利用微博爆红网络,粉丝数超三百万,即便她离开了协和这座庙,依然能获得老百姓认可。  张强是另一个成功使用互联网的医生。这位Smile医生自由执业和组建医生集团,被业内同行和主流媒体称之为“中国医疗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标杆性事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不仅增加了张强医生血管外科专家的个人知名度,使他的“体制外行医”之路走得更扎实,也牢固地确立了他在执业发展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阶段。好医生更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做“时代的医生”。  微博和微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互联网必将使医院和医生越来越活跃。2011年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等大批医院纷纷开设官方微博,许多医学专家也开设了实名认证微博、微信。活跃医学专家的微博粉丝人数也越来越多。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大潮,毋庸置疑,医生们急需努力学习和掌握自媒体的新知识,将自身的专业优势恰当地融入互联网传播。通过沉默寡言来明哲保身是行不通的。因为,当一张不会说话的图片与高度自由的舆论环境碰撞时,公众对图片的不同解读就会空前膨胀,或称赞、或贬低、或客观、或主观、亦或歪曲……  自媒体时代呼唤医生发声  自媒体时代,医生的声音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极为重要。因为只有让患者了解医生的工作,才能使他们理解医生。医生需要主动呈现医学的真相。  去年,湖南湘潭妇幼保健院一产妇因术后大出血不幸死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起初,媒体的片面报道使舆论一边倒地将矛头指向医院。很快,相当多有正义感的医生,通过微博和微信发表科普文章和评论,从专业角度对产妇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这些评论说到了点子上,理性、平和兼而有之。通过及时引导,避免了公众陷入“自言自语”的情绪宣泄困境,最后舆论起于喧嚣止于理性。  相反,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恶性伤医事件,医生1死3重伤。当晚,某网站刊登该新闻并附带调查。调查中选择“高兴”的竟占到6成以上。难道真是网民都“幸灾乐祸”吗?其实这只是表象,调查结果和片面报道直接相关,更和医院专业、及时通报的缺位有很大关系。  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医生有机会给更多的患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也有机会建立“医生品牌”。自媒体时代无疑将让医生大有可为。同时,医疗行为专业性极强。当医疗事件发生,各种观点弥散网络时,来自医生专业的、有立场、有担当的声音必须及时到位。医院和医生要勇于在第一时间提供“第一信息”。由医生发布专业性的分析,可以帮助网民甄别真假、判断是非、合理引导舆论,同时满足网民对事件完整信息的需求,建立医生品牌。  自媒体时代的医生——今天你发声了吗?
  • 121443
    10:45
      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它做得更好。近日,武汉市普仁医院的医生陈宏鑫用沙画勾勒出自己从医的成长历程,表达自己对这份事业的不懈追求与热爱。沙画视频被传到网上后短短几天就达到了50万的点击量,被30多个医疗卫生微信平台转载。  这段沙画视频名为《医生的一天,医生的一生》。视频中医生的原型是武汉市普仁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陈宏鑫。  陈宏鑫表示,自己画沙画的初衷是受到马年春晚《时间都去哪儿》节目的影响和启发。  “这首歌讲述的是亲情,父母为我们无私奉献了大半辈子,当时我就想,我的时间都去哪了?后来,我也成为了一位父亲,忙碌的工作让我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面对家庭,我的时间又去哪了?所以后来,我找来几张能代表自己的照片,跟一个会沙画的朋友商量,看能否做一个沙画出来留做纪念。整段视频描述的就是我已经走过的人生,和未来我要奋斗的事业。”陈宏鑫说。  这段沙画视频主要由8个画面构成,伴随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背景音乐,一双手在屏幕中上下挥舞,彩色的细沙从掌心滑落,开启了一个医生的成长过程。从护士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到小时候立志学医,再到顺利从医学院毕业当上一名医生;从日常的白天给病人看病到夜班处理急诊,再到手术室内做手术,病人紧握医生双手表达谢意。这简单的8个画面,以时间为轴,展现了一名医生的成长经历。后来被画沙画的朋友上传到网上,引起了许多医生朋友的共鸣。  陈宏鑫说,医生是他要奋斗一生的事业。在他上小学时,他的母亲得了一场重病,是一名医生救了她。从此他就立志要做一名医生。这段沙画视频是自己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记录了他成长的点滴,同时也在督促他不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做医生这一行,自己的休息时间很少。”陈宏鑫说,正常上白班时,上午8点就开始查房或去门诊坐班,虽然下午5点半下班,但通常要给患者交代病情,无法按时下班是常有的事。如果遇到手术就更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了。陈宏鑫说,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3天都没有回家。就算轮到自己休息,他也会来医院看看自己管床病人的情况。   “其实医生都是这样,不求多伟大,只求能解除患者的痛苦,让病人和家属安心、放心。将无数个平凡的日子累加,就是我认为的医生的一生。” 陈宏鑫说。  尽管工作忙,但是陈宏鑫还是希望把最好的一面总给患者。陈宏鑫说,工作时他接私人电话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因为没有一个患者希望看到医生在他面前不停地讲私人电话。他每次接家人的电话,总是说“说重点,我很忙”。这正是印证了这句哈:医生往往把最好的一面给了患者,却把最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  陈宏鑫说, 其实医生的时间,都给了他的事业,在他们心中,病人永远比家人更重要,患者的病情永远比家事更紧急。其实,他们也有父母要孝敬,也有子女要照顾,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每次回家,女儿都睡着了,早上醒来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面对孩子纯真的笑脸和依赖的眼神,我心里真的很愧疚,”。他希望通过这个视屏能够让更多的患者理解医生,让医患关系更和谐。    
  • 121442
    10:16
      这两天,一条消息在网上疯传。  在东阳横店集团医院,25岁的护士刘娟因为没能给病人提供餐巾纸,被病人的朋友用双手掐住了脖子。后刘娟被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刘娟。经过几天的恢复,刘娟的脸色看上去还不错。不过,她的脖子上,还留着一道道被掐的伤痕。  虽然事发到现在已经5天,可刘娟说,每当想起自己被掐的那一刻,心里还后怕。  通过刘娟的描述,记者了解了大致经过。  事情发生在5月29日凌晨3点左右。韩某因为哮喘突发来到医院急诊,有三四个朋友陪她一起过来,赵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问我要餐巾纸,给病人用。但我身边没有,就建议他去自己车里看看。没想到他一下子就发火了,说我没有医德,纸都不给他们。”刘娟说。  刘娟说,当时病房里,还住着另一位病人,见双方吵了起来,主动拿出自己的餐巾纸给赵某用,可赵某不依不饶,边骂还边用手指着她的鼻子。  刘娟往门外走,却被赵某一把拉住。  “他用双手死死掐住我的脖子,大概持续了有半分钟,气都喘不过来。”刘娟说。事发后,刘娟因为喉头水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天。  赵某也当场被赶来的民警带回了派出所。  赵某的朋友吴滨当时也在场,据吴滨介绍,他们几个人都是一个剧组的员工。他是演员统筹,犯哮喘的姑娘韩某是演员助理,而赵某则是副导演助理。  “当时,韩哮喘比较严重,满脸流满了口水,赵就问护士要纸。”吴滨说,可护士的态度很差。“你不会自己去找纸啊”,吴滨觉得,是护士的这一句话激怒了赵某,导致双方起了争执。  “我们当场就把两个人拉开了,争执的时间并不长。”吴滨也表示,打人毕竟不对,事后他代表赵某想向医院陪个不是,医院表示要检查伤势,再做定论。  另外,记者从东阳市横店镇派出所了解到,因为寻衅滋事罪,赵某已经被予以治安拘留13天的处罚。
  • 121441
    09:55
      6月3日下午,德州市人民医院内一男子突然发起袭击,将两名医护人员和四名就医者刺伤。目前凶手已被控制,院方正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记者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看到,几张染了血的床垫和床单堆在地上,事发时洒落在各处的血迹已被擦拭干净,保洁人员正在仔细地寻找并擦拭着走廊及墙壁上的细小血迹。  据网上一段6秒的视频显示,当天下午16:05,一名穿短袖男子在追砍四五名医护人员,一名医护人员逃跑中不慎跌倒,男子用类似匕首的物品捅了倒在地上的这名穿白大褂的人员,随后又捅了病床上的一名病人,陪床的男子先是一惊,随后起身反抗去踢对方,凶手慌忙逃离。  “如果我们当时在,手里拿个刀反击,能算正当防卫吗?”急诊室一名工作人员特别气愤地问,身边围观者也纷纷搭话。一位市民听说,凶手在诊室吸烟受到护士长的劝阻,因其不满劝阻,就用剪刀乱捅人。而至于准确的原因,大家都说不上来。  据知情人士透露,行凶的男子来自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姓杜,1986年生。2015年5月29日刚刚从日照出狱,曾有两次盗窃前科。6月3日当天,此人在德州火车站售票厅晕倒,后被送到人民医院检查,随后不知何故,竟夺取医生的剪刀将六人捅刺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坊间甚至流传,此人当时吸毒了,精神恍惚,才导致这一事件的发生。但这一猜测暂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据了解,目前凶手已被警方控制,医院正在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警方正连夜对凶手进行审讯,全力侦破案件,4日将对案情进展向社会通报。(以上图片均转自《齐鲁晚报》)
  • 121437
    15:45
      6月3日为世界马蹄足日(World Clubfoot Day),其是为了纪念伟大的Ignacio Ponseti教授为马蹄内翻足治疗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设立的,旨在提高人们对马蹄内翻足的意识和传播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Ponseti教授于上世纪40年代创建了马蹄内翻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经过超过50年的临床应用评价,显示出了其优良的远期效果。这种经济节省、操作简便、疗效确实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马蹄内翻足治疗的金标准。这种方法后来被以Ponseti教授的名字命名,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Ponseti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Ponseti方法是马蹄内翻足治疗历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全世界成千上万的马蹄足孩子因此而受益。Ignacio Ponseti 教授  2014年6月3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 超过300名医生参加的由PIA(PONSETI国际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国际马蹄内翻足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6月3日,设立为世界马蹄内翻足日。  下面是PIA倡议的在每年的6月3日,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今年肯定是不行了,就当是借鉴他们的经验,发布出去,希望以后能有所作为。至少我们能做一些事情,尽可能的去宣传和推广。 下面的活动,有些事情,是我们没法组织实施的,所以,只能是去做一些可能实施的活动。  Awareness 5k run/walk  Hold a rally to raise awareness  Give a presentation to local community members  Submit story or press release to local newspaper/radio station  Print out and put up posters in neighborhood, school, or place of work  Post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interest, LinkedIn)  Do chalk art with your kids  Blog and share your experiences with clubfoot  Other grassroots efforts or fundraisers  Start an online fundraising page  请访问下面的链接,以获得更详细的内容和介绍。  1. Spread Awareness: Plan an Event for World Clubfoot Day! http://www.ponseti.info/about-us/news-and-events/world-clubfoot-day1.html  2. Ideas for World Clubfoot Day. http://www.ponseti.info/site/publisher/files/Ideas%20for%20World%20Clubfoot%20Day%20Celebration%20Events.pdf  3. Proclamation of World Clubfoot Day. http://www.ponseti.info/site/publisher/files/WCD%20Proclamation(1).pdf PIA为庆祝世界马蹄足日举办的活动  什么是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系统先天畸形,其发生率约占到新生婴儿的1/1000。据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数据显示,马蹄内翻足在中国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中的排名,已由1996年的第七位升至2011年的第五位。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出生人口超过1600万,以此计算,年新增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将可能超过1.5万名。无论是发生率还是新发畸形的绝对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治疗方法  目前全世界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已达成共识:即出生后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以在数月之内获得畸形的完全矫正;而延误治疗或不治疗将可能导致畸形的进行性加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广泛软组织松解为主的手术治疗在过去几十年中始终作为马蹄内翻足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在诸多教科书和文献中被广泛推荐。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Ponseti方法为代表的马蹄内翻足非手术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渐普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结果远远优于传统的广泛软组织松解的手术治疗方法,也使得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信任和接受。  Ponseti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实、费用低廉,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的马蹄内翻足Ponseti治疗方法推广工作自2005年在赵黎教授和杨建平教授的牵头下首次启动。十年来,中国国内超过一半以上的行政区域先后开展了Ponseti治疗方法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在专业人员和患者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团队介绍  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团队,自2011年成立至今,在李旭主任的带领下,已经运用Ponseti方法成功治愈马蹄内翻足患儿超过1200例。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始终积极致力于马蹄内翻足Ponseti治疗方法的推广工作,于2014年8月15-16日与Ponseti国际协会(PIA)、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联合举办了“2014年国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Ponseti(潘塞缇)疗法专题学习班”,邀请了美国Iowa大学医学院的著名小儿骨科专家Morcuende教授、泰国曼谷Ramathibodi医学附属医院骨科Amnuay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骨科主任赵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李旭教授等对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进行专题讲座和操作演示,设立了展台与workshop环节,吸引了来自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近百位骨科医师前来参会学习交流,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规范使用Ponseti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机会,为在南方地区普及Ponseti方法的治疗理念,提高骨科医师和儿童骨科医生对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中国的马蹄内翻足项目开展已经超过10年,但目前仍然存在治疗专业人员缺乏、治疗中心资源分布不合理和质量控制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依然任重而道远。201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骨科医师协会(CAOS)年会上,正式启动了CAOS与PIA的合作培训计划(CAOS-PIA Partnership),首批参与此项目的中国小儿骨科医师也将于近期赴美受训。我们相信,随着培训项目的深入开展,更多的中国专业人员将受到规范化的培训,中国的以消除延误治疗病例为目标的全国性的马蹄内翻足计划将迈出更为深远的一步,最终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 121410
    11:40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诊疗方案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指南指出,在所有隔离防护措施中,距离和清洁通风最为重要,在治疗中不建议大剂量使用激素。  诊疗方案指出,MERS的潜伏期为2天-14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起病急,体温高达39摄氏度-40摄氏度,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咳痰、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病例以腹泻等非典型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在肺炎基础上,临床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致危及生命。此外,男性、年龄大于60岁、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缺血性心脏病等患者是高危人群。  诊疗方案强调,目前救治措施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由于存在机会性感染、缺血性坏死等问题,因此不建议治疗中使用大剂量激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指出,沙特阿拉伯对402例MERS感染病例的统计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感染者占27%,医务人员感染者中57.8%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由此表明MERS病毒已具备有限的人传人能力,但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传人的能力。  指南指出,针对医务人员的所有隔离防护措施中,距离和清洁通风最为重要;其次是洗手,穿戴口罩、手套、眼罩、防护服,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我国政府已采取的监测和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检测患者标本、测序病毒和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加强应急监测,特别是门诊患者的发烧筛检;加强跟踪、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确保将风险通报给公众。
  • 121409
    11:35
      国家卫生计生委2日公布中东呼吸综合征诊疗方案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预防和治疗以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等加以说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截至2015年5月31日,通过实验检测,全球共有1150例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病例,其中包括至少427例与MERS相关的死亡病例。  据了解,目前超过97%的病例发生在中东,2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均和中东有流行病学关联,中东以外地区尚未发现原发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指出,根据沙特阿拉伯对402例MERS感染病例的统计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感染者占27%,医务人员感染者中57.8%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由此表明MERS病毒已具备有限的人传人能力,但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传人的能力。  中东呼吸综合征潜伏期为2至14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起病急,体温高达39至40度,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咳痰、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病例以腹泻等非典型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存在下列危险因素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男性,年龄大于60岁,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缺血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缺陷和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诊疗方案指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目前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我国政府已采取的监测和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检测患者标本、测序病毒和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加强应急监测,特别是门诊患者的发烧筛检;加强跟踪、管理和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确保将风险通报给公众。  相关链接:MERS诊疗方案及院感防控指南公布:防护措施中距离和清洁通风最重要  
  • 121408
    11:19
        医患冲突应有更合理的解决之道  5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去年发生杀医伤医事件155起,并表示,对于摆放花圈、焚烧纸钱、堵塞大门等方式扰乱医疗秩序造成严重损失或情节严重的,以及无端猜疑、蓄意报复、犯罪手段残忍或故意扩大事态、寻衅滋事的,法院将坚持依法惩处。  消息一出,医务界多持力挺态度。当然,也有人表示,医患矛盾上升到打医杀医的地步,应正视这背后的问题。网友“精神科啊乱”认为,“医患纠纷涉及的原因真的是方方面面,只希望都能彼此多一分理解,都能站到对方的立场想一想。”  解决医闹仅靠严惩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网友“奔跑吧域名”认为还应“推进医改,减少医死患者的源头,把救死扶伤发扬光大,相信医闹事件也会越来越少”。“夕陽__武士”则提出,“关键是破除医疗系统的一切明里暗里的垄断”,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这样“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会极大改善,患者享受了更好的服务,花费更低的价格,自然心平气和”。  而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患者和医院都应寻求更合理更公平的解决之道,“迷途的三哥”寄希望于“有独立第三方来鉴定医疗责任”,这样“老百姓可能会平静很多”。  要学会抚慰患者精神上的痛苦  5月25日,浙江温岭杀医案凶手连恩青被执行死刑,连恩青书写给家人的部分信件随之在网上公开。在一封家信中,连恩青说死刑让他可以解脱鼻部疾病“难以忍受的折磨”,他甚至称死刑是“最好最完美的方式”。显然,对于自己的暴行,连恩青至死并未表现出一点悔意。  死,也许是对连恩青的一种解脱,也是对被害医生的一种正义安慰。“温岭杀医案”虽然画上了句号,但留下来的,还应该有医患双方乃至整个社会的反思。  网友“胖脸蛋儿Victoria”分析说,连恩青的悲剧可能与手术后造成的空鼻症有关,而“空鼻症让人生不如死”,他希望“大家都能关注空鼻症群体”。“手机用户3237453694”也认为连恩青的鼻子肯定是还有问题,以至做出了他自己觉得解气的事,“这就是精神病大于身体疾病了”。  “呼天八月”叹道,连恩青是“罪有应得”, 但这个悲剧也给医务人员提了醒,对于患者因病而致的痛苦,尤其是精神上、心理上所遭受的痛苦不应该漠视,“大国医改梦”建议医务界要学会抚慰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从心灵上去感化他”。  杀医案也促使网友进一步思考医患信任与沟通的问题。杨育才建议可由“独立于医院和病人的第三方介入沟通”,这样,在医患间就有了一层“缓冲地带”——既可以保证医生专注看病,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对患者进行解释,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度。  儿科医生“逃亡”,患儿何处就医  近日,儿科医生罗涛一篇“儿科医生纷纷逃亡,留守同仁苦苦撑场”的帖子在网站曝出,再次引发人们对儿科医生境遇的关注。文中说道,进入本世纪,由于社会变迁,儿科高风险、高强度,低报酬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儿科医生为了自保,频频跳槽。许多一级公立医院甚至部分二级公立医院都取消了儿科,可供孩子们就诊的医疗机构日渐减少,患儿便向还在运转的儿科蜂拥而至。之前,也有报道说,福建厦门市多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出现集体离职现象,有的儿科病房甚至空无一人。  “太累了,逃命吧!”“孩子们倒是挺可爱的,可他们的家长太可怕了!惹不起,还躲不起?”“我已经为患儿献了青春,不能献终身。”这些吐槽,道出了部分儿科医生离职的原因。“路漫漫牙医”对儿科医生的逃离表示声援,“这样的环境,我支持他们走人,何苦?”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患儿何处就医,找谁看病?网友“自有自在_”不无担忧地说:“医生逃亡,患者遭殃。” 儿科医生荒愈演愈烈,有网友希望能借此倒逼医疗体制改革,来解决这一现实困境。  “烧伤超人阿宝”直言,“作为白色暴力重灾区,多年来儿科医生大量流失,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大城市儿科排队几个钟头已是常态。”他甚至预言,“ 中国现有医疗体制的崩溃和变革,将从儿科医生大规模短缺引发的社会动荡开始”。  也有为仍在坚守的儿科医生加油的。“患者多、收入少、受委屈,不是放弃的理由,越是困难才越凸显出人的价值。在当今中国,坚守一分理想并一直保持最初的热忱的人是伟大的,这种快乐从别处无法获得。”相信“aimei姐”的这番恳切之词会打动很多人。
  • 121407
    11:09
      1、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五官端正,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头颅无畸形”漏写了“畸形”。。。)  2、患者自动出院的时候,学生病程记录写道: 患者自动消失。(敢情这个女同学刚失恋,想着他自动消失吧?)  3、既往于4年前行破腹产术。(真的破了,哈哈)  4、患者胃纳好,二便自如。(我怎么觉得“自如”的意思是二便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来去自如?)  5、患者主因心慌气断3天入院。(都断气了,还进院?)  6、原定今日的手术,由于患者私自偷吃,不符合术前禁食的医嘱,遂改明日执行。(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好。偷吃?)  7、停留胃管通畅,引出尿液约600ml。(胃管是停留在胃里的啊!!是胃液!居然错写成尿液,唉!)  8、今天看学生写的:双侧瞳孔直径3cm……(哈哈,3mm写成了3cm,好大的眼睛啊)  9、首次病程录:........鉴别诊断:该病诊断明确,无需鉴别.......  10、主诉:呕血2堆,直径约20cm。(决非搞笑,还是同一个大拿写的)  11、查房时一病人遛早去了,实习医师写道:病人外出觅食未归。(不知道的还以为说狮子老虎呢!)  12、昨夜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床患者因未饱暖受凉而感冒。。。  13、抢救记录:×床患者家属放弃抢救,于是患者默默的死去了。。。  14、我一同学实习时写病程:今...主任查房,把....医生狠狠的骂了一通,随后指示......(结果第二天,我那同学被主任狠狠骂了一通)  15、一同学实习儿科,在门诊收一脑积水病儿,诊断为:“头大原因待查”,一时传为“佳话”。  16、死亡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病人该死。  17、一老翁与老妪打架,老翁飞起一脚踹至老妪腹部,老妪应声倒地......  18、主诉:拉肚子拉得不得了,2个钟头......  19、某请求会诊单上书:病人诉说不出的难受......  20、月经每日量少,大概只有几滴滴......  21、xxxx年xx月xx日,今天随xxx教授查房,患者症状同前,体查同前,教授查房后也未发言  22、“患者长期吃活心(活心丸)”......(有病的妖怪!)
  • 121405
    10:43
      自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表示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后,它就迅速成为今年的热词。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精准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将为病人提供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及治疗。中美等主要国家都在此概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各自的精准医疗计划,系统性地开展相关研究来向临床实践提供精准医疗的科学依据。中国各大医院的院长也敏锐地看到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在医院的管理、规划布局、科研等多方面提前布局。“无论未来疾病往哪个方向发展,无论疾病的发病率高了或者低了,精准医疗的判断不会过时,未来一定会需要。”北大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道。  精准医疗就是基因测序吗?  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判断的一部分  “所谓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方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指出,精准医疗的实质包括两方面,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在精准诊断方面,通过对病人临床信息资料的完整收集,对病人生物样本的完整采集,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对病人分子层面信息进行收集,最后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并分析,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早期预测疾病的发生、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疾病可能的结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子诊断。在形成精准的诊断后,就需要精准治疗。  对于医生来说,就是通过收集病人信息及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精确”支持和依据。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精确”告诉病人使用什么药物有效,有效率是多少;使用什么药物无效,使用了这种药物副反应有什么。  而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看来,精准医疗就是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应的诊疗,达到医疗资源损害最小化,医疗耗费最小化,病患康复的最大化。在5月23日第十五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学术年会上,他指出,精准医疗的核心特征是确定性、预见性和可控性,基本策略是集成化、规范化以及个体化。他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提出,医疗精准化将助力我国现代“大健康”体系建设。建设“大健康”体系,就要把疾病治疗的关口前移,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这和精准医疗是分不开的。在“大健康”时代,治疗疾病要寻根究底,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上实现系统防控和“精准”打击。  精准医疗能治什么病?  瞄准肿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美国精准医疗计划的短期目标很接地气——加强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癌症是常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他们已是美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主要的死亡原因。而癌症是一种基因组疾病,每种癌症都有自己的基因印记、肿瘤标记及不同的变异类型。许多靶向疗法已经或正在研发,其中已经有些为民众带来益处,效果显著。最新的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中也有迹象表明,肿瘤标记物能成为预测癌症的显著因子。  其实,在肿瘤治疗领域,精准医疗的效果早已有所体现,比如靶向治疗,相信很多癌症病人并不陌生。它的原理就是考虑每一个体健康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而个体差异由基因决定,所以只有精确了解自己的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才可能实现。  “由于胃癌患者的异质性大,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治疗不足及过度,我们急需精准医疗的出现。”季加孚指出,在精准治疗之前,常规化疗的有效率为70%,仍有30%无效,而在治疗前医生无法区分哪些病人可以从常规化疗方案中获益,也无法提前预测药物的副反应。但在精准治疗之后,医生可以在使用药物前,就知道病人是否可以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及相应的副反应,从而为病人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把握住病人的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概念明晰  精准医疗核心是个性化治疗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这样解释精准医疗:“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看来,精准医疗的核心就是个性化的治疗。“某一个人得的肺癌,和另一个人得的同样肺癌,两个人的年龄、综合背景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特质都不一样,决定了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效果。现在能不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就是所谓的精准。”刘玉村认为,精准靠的是对个体的绝对细致的分析,得到大量数据,再回过头去进行分析。这个过程需要理论,需要技术,更需要具体落在病人身上的措施。  业内观察  各医院提前布局精准医疗  对于未来精准医疗的判断,许多医院的院长们并不想落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也正在寻求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方向是研究精准医疗。  北大肿瘤医院已经在医院内部建立起了完整、干净的数据存储系统;规范化的生物样本采集、存储系统,并辅助以生物信息学分析团队;良好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团队;并有多项同精准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季加孚指出,以上这些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都是为病人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所服务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筹建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  采集信息将是精准医疗的首要工作  虽然精准医疗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但实现的过程却极其复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在文章中指出,该计划需要整合人类基因组学及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计算机生物学分析、医学信息学、临床信息学、疾病特异性动态标志物和网络、精准药物研发、毒性敏感监测、疗效依赖性治疗以及预测预后,从而精准促进个体健康。他还提到,怎样采集信息、整合信息是首要的工作,并且处理这些信息的软件必须是简单易用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他认为“要实现这两点并不容易。”  虽然过程如此庞杂,但事实上美国已经做好了必要准备。从之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肿瘤基因组计划”,再到这次的“精准医疗计划”,美国其实是一步步走来的。这些年间,相关的技术、社会、法律、社会保险体系以及医疗管理和人员培训,已经为这次计划做好了一定准备。  数据若无法共享将成精准医疗发展瓶颈  在这场围绕精准医学开展的竞争中,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认为,应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建立中国人疾病谱基因库,将我国拥有巨大的患者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临床诊疗技术进步的战略资源。由此建立中国的精准医学数据基础,制定中国的精准医学疾病诊疗标准、疾病预防和阻断标准,提高医疗的均等性、可及性和先进性,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数据共享、生物样本共享是精准医学发展的瓶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院士强调,在新型治疗、诊断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中,我国的法律法规还应进一步完善,成为动力而不是阻碍。

页面

推荐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病例
暂无信息

   


骨科在线 北京经纬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139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25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1号楼8层08公寓H

联系电话:010-85615836

Email:orth@orthonl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