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851
14:11
日本人的文化宣传片里总是有一段一群穿着漂亮的和服的小姑娘,手持细细的线香花火,在紫色的夜里,焰火飞撒,娇颜落雁,嫩手执花。那是特别感人的桥段。 可是日本都是在仲夏之夜,燃放焰火的。来源却是我们中国。而且是医生发明用来防治传染病的。据说是大医孙思邈在隋末唐初时在湖南浏阳发明爆竹,打到天上炸开,可以驱除瘟疫的。到了清朝加入铁末就变成五颜六色的花火,用来观赏。 小的时候最喜欢放那二十一响的小挂鞭,那是小孩儿的专属。红彤彤的扁纸包,上面古字体写着:浏阳制。里面是折叠的一挂小鞭炮,精致好看,也是红彤彤的外衣,灰色的捻子编成小辫子的样子。仔细摘开,分成几份儿,一次放到兜里一份儿,拿个线香就上街了。炮是你用手拿着点着了往远处一扔,炸在空中,听那个脆响儿。哑炮也不浪费,把一头撕开,露出黑药,拿香一捅,变成呲花。 后来有了各种焰火,都是袖珍的。比如钻天猴、九龙珠,还有放在地上的小宝塔,可以喷出一人高五颜六色的小焰火,一家人围着乐。不过,最好玩的是那种小青蛙,一点上,就呱呱地叫着满院子乱蹦。追得大人小孩儿到处跑。大人们还喊着:“这孩子太淘气了,要是蹦到谁家的柴火堆里可怎么办啊!那谁,你还有吗?再点一个,真他#的过瘾!”小女孩子就爱点那一根根细细的线香一样的呲花,温柔地往外冒着亮晶晶的小花瓣儿,一根未完就赶紧接上另一根。大家围成一圈,花火映着红红的笑颜。 今年的初五特地额外买了一些小时候玩儿的花火,还有那“小青蛙”。美名其曰是给小孙女买的,其实是自己想重温一下儿时的快乐。初五的晚上夜雨蒙蒙。大箱的花火在雨中绽放着五颜六色,好像是小时候天安门的大焰火。可是雨中就不适合那些小焰火了。于是我准备收起:“咱们明天再放吧!”儿子却一把接过:“我们回去等天晴了给她放吧!”那意思是小孩子的玩意,您就别拿着啦。“好吧,好吧,一定放给她看啊!”我讪讪地答着,没好意思说出:“放的时候叫上我啊!” 雨,淅沥沥地下着,我却久久地盯着那远去的车灯变成两点红色,“赶紧走吧!”“那,好吧。”我的小青蛙,我的钻天猴,我的呲花啊,都远去了。花火当然可以再去买来,可是没有了那种兴致。人是多么复杂的动物,也许只有和小孙女一起放的时候,才是那重温旧梦的最好氛围吧。 两手执花,过大年的夜晚,和一群小朋友挥动着焰火,撒落的花瓣映红着飘舞的飞雪,那,是年的味道。可是今年,是一个飘雨的年代。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4)——雨夜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3)——听荷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2)——新年同乐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1)——你好,巴基斯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0)——雪国
-
126837
11:25
春节前最后一个班的下午,仿佛一首激昂的交响乐章高潮结尾。戛然而止之后,是一片少有的宁静。我走到积水潭湖边的牌坊,不禁停下脚步,往常熙熙攘攘的湖边一个人没有,安静得有点儿不真实。牌坊不知是哪个年代建的,经过无数次粉饰,却依然沧桑老旧,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没有牌匾,似乎有着什么原因。 我驻足向湖中望去,竟然也有从未注意到的景致。午后的斜阳透过湛蓝的天空,穿过冷冽的寒风,暖暖地照在这从明朝就挣扎过无数意想不到的变迁、却还是依然故我地躺在这里悠然自得的老园子里。阳光下万物都灿灿生辉,意气风发起来。 从树尖一直垂到湖面柳枝,虽然没有了那绵密的绿叶,但是,黄褐色的枝条依然挺拔飘逸,湖面的波浪早被这冬天里的风冻结在那一瞬,却也用玉的坚壳儿保护者湖里的锦鲤。远处的流泉顽强地流淌着,周围的厚冰只得退让出一圈,无奈地看着那翻腾的浪花,隆隆地诉说着水滴石穿的哲理。放眼望去,满园的绿色虽然暂时褪去,可这灰的,黄的,棕的,青色的山石,树草和蜿蜒的小路却展现出冬日景色,细细一看,有着别样的窈窕动人。 收回眼光,身前是好大的一片荷花塘。对了,真应该好好看看这片著名的荷花,冬天会是怎样的变化呢?往日遮天蔽日的绿叶已经收缩起来,变成褐色,就像收起的伞,少了一份柔软婀娜,却多了一份刚强和坚毅。看着那被坚冰欺负得瑟瑟发抖的节杆,你会想象到她那深藏在沃土丰泥里面的莲藕跳动着暖暖的心声吗?嗯?什么声音?这片荷塘里,有无数的残荷枯梗,被不断吹过的锐风拨弹出复杂多变的声音。过去我从没有注意听到过荷塘的声音。荷是看的嘛,千古都是如此。但是,固有的成见也许只是说明认识的浅薄。古人说:宁静以致远,明白中其实却有许多的迷茫。 这年根儿下的少有宁静,我第一次听到了荷的声音,却原来那么地丰富深远。它好像在说:轮回是一种意境。多少人在它枯萎的身前不屑地走过,却在它绿意盎然的时候,又指着那盛开的鲜花面前向心爱的人拼命表白——我一定像它一样。可荷花却只是静静地看着,心里感叹:记得他的玄爷爷也是这德行,还真是遗传害死人啊! 它仿佛在说:冬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还真是的,瑞雪兆丰年,年根儿是最冷的季节,可是我们过年不就是过春节吗? 它好像在说:你好!年轻人,终于有人听到我说话啦,其实一年四季我都在不停地说,只是你们爱看或者不爱看我的外表,却从来没有在意我的诉说。 曾经有个病人得了绝症,绝望到要去自尽,我却看到他坚持过后还会治愈,我拼命地和他诉说,可他就是不想听,还是哭哭啼啼的去了。 它好像在说:曾经有一位少女,徘徊在我身边,苦恼着如何向心爱的人表白,我知道其实她爱着的人也在暗恋她,可是她不知道。我喊破嗓子,想提示她,就是听不到。 好在她对我说:”荷花啊,你要是觉得我应该告诉他,就点点头”。我赶紧点头,于是她高兴的走啦。记得那之后,在湖边看到过她的儿子,孙子,重孙子…… 我第一次发现荷是可以用来听的。当我们观赏它那舒展飘逸的荷叶,我们忽略了叶的诉说,当我们赞叹荷花的高洁,忽略了花的诉说,当我们钦佩那荷梗的坚挺,忽略了梗的诉说……,只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静下来耐心地听过。 有人研究发现,植物一样有复杂的情感。我想它既然是生命,那一定也有自己的感悟和诉说。也有自己的聪明之处。 热闹与宁静,最强烈的对比,其实一直展现在这过年的时刻。荷,强烈的美感曾被无数画家写意描绘。但是,听荷,其实才是最具意境之美。有时间就到积水潭湖畔来听荷吧!无论是艳丽的七月,还是雅致的年根儿,它都会在诉说人间百事,吟唱着辗转悱恻和铿锵激越的天上圣曲。 我知道为什么湖边的牌坊一直没有牌匾了,任何有形的描述都不适合此处。正可谓: 曾经沧海归作朴,只因梵唱绕尘出。来吧,到积水潭湖畔——听荷……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2)——新年同乐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1)——你好,巴基斯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0)——雪国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9)——圣诞节那天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8)——法国的浪漫(下)
-
126834
10:55
初五的太阳落得好快,一瞬间,已经是朦胧的夜色。 老话儿说丰年好大雪,小的时候过年,一旦看到满天的飘雪,就兴奋地跑到院子里乱跳,任凭凉凉的雪花落在脸上。大人都会高兴地说: “丰年好大雪啊,快回屋吃饺子吧,一会儿好去放炮!”“好勒!”于是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头顶是一盏带着搪瓷灯伞的昏黄的灯泡儿,照着热气升腾的一盘盘饺子和抢着吃的攒动的人头。我总是忘不了那种过年的味道。 可是现在呢?那昏黄的灯光没有了,我总觉得屋里太明亮。虽然,我和夫人极力想去做一顿家味十足的饺子,就连老母亲也过来利索地擀起皮来,擀得比我们都好。 “别做了吧,多累啊!”旁边传来关切声音。“不累不累!”随口不知怎么学起了姥姥的口头语:“你们赶紧趁热吃,这还有好多呢!”我一边利索地往皮里面包馅儿。 “可是大家已经吃完啦!”我一回头,桌边已经没有了人影,只有孤零零的饺子堆在那里。 “那个,饺子好吃吗?”“嘿嘿,好吃好吃!”“那多吃点儿啊!”“不吃啦不吃啦,太多了。”可是,其实没吃几个。孩子们对饺子没什么兴趣,只是敷衍着我们。看着手里的月牙状的饺子,里面是猪肉大葱的馅儿,心里一片落寞。 记得那曾经的昏黄灯光下,曾经的一双双多么渴望的眼睛啊!一片永远停不下的筷子,咬一口流油啊!曾经的过年的饺子馋死人了。“这饺子有点油腻,下回少放点肉吧!”说话声驱散了眼前的幻境。“那,再吃点吧,今儿破五。”“不吃了,我们想走了,有点累了。”“那,好吧。”一阵衣鞋之声,随着几声再见之后,人去屋空,只剩下几盘饺子安静地显示着年的气氛。“唉,这又剩下喽~”老母亲低声地唠叨着回到自己屋里。 我呆呆的看着那些饺子,找不到过去那年的味道,如今是生活改变了太多,我们都认为我们的国家富了,现代化了,时髦了。我总怀疑那是真的吗?讲究独立,可亲情淡了;讲究新口味,饺子不吃了;讲究过洋节,“年”的味道没了。追求新生活,就要摈弃传统的东西吗?可是我们崇拜的洋人年年认真地围着圣诞树,吃着烤火鸡,怎么就那么地执着着一成不变的传统,又那么滋滋有味呢? 窗外不知道何时下起淅沥沥的小雨。我使劲儿的看向窗外的世界,想看见什么,却什么也看不清。“丰年好大雪啊,这下雨算是哪门子事儿呢?”我也自言自语起来。清冷的夜,还有清冷的窗内,饺子也凉了,可别坨在一起,我得去翻翻。自打记事儿,姥姥就教给我了。破五,下雨的一年。我怎么就是喜欢小时候那昏黄灯色下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呢?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3)——听荷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2)——新年同乐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1)——你好,巴基斯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0)——雪国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9)——圣诞节那天
-
126831
18:49
说到新年,无论哪个国家,都是最快乐的时候,无论是发财的还是亏本的,高兴的还是悲伤的,升官的还是解职的,进去的还是出来的,要债的还是欠钱的,据说到了子时,不论什么想法都得放下,共庆新的一年。 要不说这芸芸众生,漫漫红尘,都是在那儿瞎鼓捣,不知迷失到了哪里。可转瞬最快的一个轮回,就是这不断来临的、新的一年。这新旧交替之际,总得歇口气儿,也有个机会重新on一下不是?大家聚聚,一块儿吃吃乐乐,祭祭祖,问问亲。再不济的,也自己犒劳一下自己。当然谈谈古论论今,胡诌乱侃,也是雅俗共赏。 说起这积水潭,还真是个老物件儿。据说那元朝以前就有这名字了。都说水能积财,积水潭一不小心,就在边儿上积了个大元朝。那忽必烈皇帝可是个有格局的主儿,要积更大的。手这么一划拉,宏图来了,底下这人财物的一阵儿忙乎,结果积水潭一下子连到了杭州,生生把那西湖水都给搂过来了,这下积大发了,弄出个京杭大运河。这可不得了,鸿运滚滚啊,一家伙800年下来,明朝清朝,到如今还是国都的芯儿。 你说当年也不知道是谁怎么想的,可能是觉得太有钱了,最好做点慈善,在这积水潭边儿上建了个积水潭医院。不用说啊,那还是一个火字啊,全国老百姓都知道看病得去积水潭呐,谁还没个伤个骨破个皮儿啊?那么好气运的地方,自然名医到处跑啊,治病绝对是一绝,只要是该好的,那是没一个治不好的。听说过去边儿上还有个高庙,供着药师佛的。治不好的就要去庙里反省一番了,是否做过什么亏欠的事儿,比如想过讹个人什么的。 据说这积水潭可是个过年要拜拜的大气运的地方,有传说,一些个有衔儿的,借个看病的由头,也要去那里转转,心里拜拜南北诸神保佑。 有人说,这儿其实是龙脉的所在,由此一直向北,有个回龙观。这个地名源于当地的一个村庄-回龙观村。这个名字可追述到明代,源自明代皇帝十三陵谒陵。相传此地旧有一处道观,名为玄福观,是皇帝谒陵后回京途中,偏偏就选中此地为小歇之处。久而久之,此观便被叫作回龙观,可见龙脉之说也不无缘由。 不知怎么的,到了办奥运那年,有人就提议非让积水潭名院办分院,回龙观自然就建起了个积水潭的新院区。这沿着龙脉的气运就更强了。据说妇产科去了那里,安对了地方,火得没边儿啦。 有人说,在积水潭医院工作的就两种人,大善之人和这辈子还没有悟到善的,但是上辈子修行的不错,这辈子就被安排来修行的人。至于何时能悟,就要看造化了。老子说过:朝闻道,夕可死矣,可见古人想悟出道的心多么迫切。当然如果没悟出来,这圈就没机会了,接着就不知道要在轮回里转几圈了。所以想要求运的,没事儿去积水潭转转,拜谒感悟一下,默默念几句: 精诚精艺精心。心真诚的,那就一定有好处的啦,嘿嘿。 都说,这过年就要侃得痛快,我也写个对联结个尾: 积水潭深纳来春水通南北 回龙观灵送出祈福满东西往期回顾: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1)——你好,巴基斯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70)——雪国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9)——圣诞节那天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8)——法国的浪漫(下)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8)——法国的浪漫(上)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7)——出租车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6)——TPP好像是个忽悠中国的骗局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5)——摩周湖(下-神秘湖)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4)——摩周湖(中-温泉)我住西城-随笔系列(63)——摩周湖(上–森津别)
-
126830
17:57
儿科停诊的话……产科停诊的话……•找个山清水秀的户外,回归原始吧!加油!使劲!你一定可以做到!妇科停诊的话……去楼下便利店买瓶妇炎洁喝喝吧,喝喝更健康!普通外科停诊的话……•还好只是普通外科停诊了,•咱们去看史诗外科或者传说外科吧!心胸外科停诊的话……•医生,帮我掏心掏肺吧!•我们停诊,是怕你没心没肺……脑外科停诊的话……乳腺外科停诊的话……骨科停诊的话……肿瘤科停诊的话……•还好有《滚蛋吧!肿瘤君》•享受有质量、正能量的每一天!消化内科停诊的话……整形外科停诊的话……•明明再也没法靠脸吃饭啦!眼科停诊的话……泌尿外科停诊的话……喂?水管工吗?我们家有水管要修,额,这个水管有点复杂!神经内科停诊的话……•直接悟得人生真谛!传染科停诊的话……•诊停了,隔离不能停!呼吸内科停诊的话……
-
126824
16:46
史冬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主治医师、博士,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中澳骨关节疾病研究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工作组秘书兼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工作组秘书兼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委员会青年委员。自从医院推出“人文医院”概念的以来,心里一直担忧如何将“人文概念”更好的诠释和实行。人文两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事,践行是需要聪慧的领导者引导的。作为大力推行人文医院的一名员工,也无时不刻不在期待、观察、审视、实践着这一切。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笔者从一名普通员工的角度出发,对于“人文”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人文”两字,主要是引导主体“人”。个人主要从以下方面去努力将“人文”两字落地。1.Patients first:COA2015在重庆召开期间,我的三位世界级导师UPMC Freddie Fu教授、RIKEN Shiro Ikegawa教授和NJU蒋青教授在谈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均着重提到“patients first”。从医学生、实习生、住院医、主治医到副主任医师,整个过程时时以三位巨人的教诲为座右铭,并且以医院的slogan“王子与乞丐同样对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做到用心去呵护自己的患者。用心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极致追求以及亲人般的关怀。即便目前外界医患关系风气恶化,但作为一名医者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仰。只要动机单纯,用心呵护,科学精准地对待自己的患者,99%的患者及家属还是知情达理、尊重医生、尊重自己生命的。尤记得在做住院医轮转时有一常年纠纷病人,经过2-3个月的精心呵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最终患者顺利出院且用了满页错别字但饱含感情的文字抒写了他们一家的感谢之情,特别的可爱和感动。也许这就是医者追求的一种莫名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吧!2.释放干货、传播正能量:建立江苏省青年关节聚乐部,和358位志同道合青年关节爱好者一起交流学术,分享经验及珍藏的书籍宝贝。每个月一次的微沙龙更是让大家受益匪浅,欲罢不能。群里面讨论分享的都是真真实实的干货。创办骨科手术视频网站,每周都有国际顶尖专家的讲座和手术视频分享。每周为1600名视频网站用户提供精神食粮,专业知识。同时作为AME骨科频道总编辑邀请国际大腕对领域内顶尖杂志顶尖文章进行专业评述,让更多的人客观的认识新知识的对与错。每天为10万微博粉丝分享科普,反对伪科学,为粉丝提供疾病咨询和解答。随着朋友圈及微信群的盛行,负能量、抱怨声充斥着每个角落。始终认为抱怨、传播负能量都不是解决办法的手段,反而会影响环境和气氛。个人比较喜欢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对于社会事件有自己的分析,而不喜欢人云亦云。3.求术无止境:以“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为求学信条,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对于手术做到精益求精,始终坚持“毫米级态度”对待关节置换手术。进入全国关节外科青委会后,不断吸取前辈、兄长们在关节置换领域积累的精髓,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不断知识储备积累,并积极为学会等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在病房负责14张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维持2015无并发症纪录,不断提升满意度。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省内优质资源和多家基层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给予提供门诊、手术、教育、培训,为当地老百姓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开拓。4.孜孜不倦求探索:在导师蒋青教授的言传身教下,即使临床工作十分的繁忙,但骨子里对于科学探索的热爱却从未减退。十年来一直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治领域探索,寻找新的诊治策略,多次将名字刻在了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ACS Nano等顶级期刊上。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磨一剑,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简单高效的修复软骨的方法,并将在不远的将来使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5.传播快乐学术、弘扬鼓医人文:一直非常羡慕协和医学新青年的活动,故而向医院领导表达了这方面的愿景,想法和医务处景抗震处长不谋而合——筹备“鼓医青年联盟”。在医院一帮热血青年的群策群力下,于2015年底这一心愿终实现。不久的未来将有大量的丰富内容呈现给大家。鼓医青年联盟这个群体成员付出自己碎片化时间,整合成一股鼓医新青年的学术风,不断弘扬快乐学术鼓医人文的精神。特别开心,人文医院领头雁鼓楼医院将这份沉甸甸的称号送给一个不起眼的小医生,将更加促发我不断探索,勇攀高峰,并将“快乐手术、快乐学术”的精神传播。
-
126803
13:56
在一些外科专著上看到一些外科趣事,我归纳一下和大家分享。全程高能!古希腊的医学著作中,外科书籍已经涉及骨折、脱臼及一些外科疾病。但是因为感染、麻醉及对人体解剖认知的局限,外科一直很低迷。到了13和14世纪,外科仍遭内科医生的诋毁。外科医生通常是未受过教育的,地位较低的人。在教士阶层中受到轻视。外科医生通常以学徒的方式来学习他们的手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外科医生的职责由理发员承担。内科医生通常更喜欢理发员,因为理发员作为地位较低的人,他们乐于听从有学问的内科医生使唤。从14世纪以来,英格兰的理发员和外科医生分属于两个行会。1540年,他们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成了协议,成立了统一的理发员和外科医生行会。外科医生同意不从事理发业,理发员则把他们的外科业务仅限于牙科。这一联合持续了200年。1745年,联合解体,外科医生成立了自己的独立行会,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保卫自己的利益。外科之所以能成立独立行会,和很多外科猛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猛人之一法国外科医生Ambroise Paré巴累(1510~1590年);父母地位低下,他出身微贱,作为一个理发员学徒,接受了外科医学训练。然后去了巴黎,在那里他被著名的慈善医院聘为外科住院医生,成就了他日后成名的极端灵巧的手术技巧和坚实而全面的医学知识。后来成为一名军医,连续为四位法国国王服务。巴累作为军医,看到在战争中伤员时常因化脓感染和出血不止而死。当时正规而权威的处理是对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或者用煮沸的油浇淋,以达到止血和防止化脓的目的。巴累时代距乙醚麻醉还有300年时间。时间不等人啊!当时没有麻醉,大家可以脑补那场面,整个就是鬼哭狼嚎!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酸爽!虽然咱当兵的人可能大部分是硬汉,关键是实在太疼了!那时的病人看到外科医生可能都是耗子见到猫的感觉。战争中,巴累一次处理伤员时沸油用完了,他灵机一动,用玫瑰油、蛋黄、松节油等拌成混合油膏涂在伤口上。效果比烙铁好多了!巴累在为一个下肢被炮弹炸碎的伤员首次应用了血管结扎止血法,效果同样比烙铁好。面对大出血,结扎止血是他的贡献之一。巴累出身卑微,受教育程度不高,不熟悉拉丁文,只能用母语写作。但是他对人类的贡献与日月同辉。今天我们享受到的外科技术是多少人用白花花的鲜肉换来的。最早期的手术都是比较简单粗暴鲜血淋漓的。关于腹外疝的手术在公元1世纪记录。精索和睾丸一并切除,手术之后可能就太监了。得个疝气,后果很严重,相当悲剧!彼时的疝手术切口敞开,让其发炎以增加瘢痕,用烙铁烧烫伤口以形成更多瘢痕,沸油估计也少不了!古罗马时代后期“教堂憎恨血液”,外科被禁止,外科更多移交给理发师和社会游闲人员,这些人不懂拉丁文和希腊文,古代贤人那里的知识、著作失传。但古代贤人那里知识、著作流传到阿拉伯国家,失传的著作又从阿拉伯国家翻译回来,避免了它的灭绝之灾。1559年德国人Caspar Stromayr出版了一本关于疝的易读教材,指出疝手术切除睾丸是无效的。你很难相信,Caspar Stromayr就是一个游闲人员。即便睾丸得以幸免。彼时距现代疝手术先驱意大利人巴西尼(Edoardo Bassini1844-1924)和美国人Marcy(1837-1924)的出现还有300年。可怜的人类,慢慢等吧,救世主就要来临!在16世纪,1540年Valerings合成乙醚,但是,1842年美国佐治亚州乡村医生Crawded W.Long才第一次使用乙醚吸入麻醉给病人做体表肿物手术成功,是使用乙醚作临床麻醉的开创者,因为地处偏僻一直到1849年Long才予报道。在麻醉用于临床之前,外科手术的要求似乎并不高。病人靠的是忍,医生靠的是狠!外科医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心狠手辣,眼疾手快!速度绝对代表水平!没有多少人愿意让外科医生慢慢割肉。彼时胸腹腔还是手术的禁区。由于战争,缺胳膊少腿的大有人在。断肢流血不止,截肢手术势在必行。作为外科医生,首先你得准备一把类似砍斧的工具。才能满足截肢速度上的要求。通常的手术场面是这样的,将病人绑在手术台上,几名壮汉用力按住,医生以最快速度,在病人的嚎叫声中手起刀落。再一烙铁按上去,泼泼热油,止血,收工!那是一个猛人的世界!英国著名外科医生罗伯特·李斯顿先生截一条腿只需28秒。江湖人称李斯顿飞刀!每场手术时他都要兴奋地冲着大伙叫喊:“给我计时,先生们,计时!”李斯顿猛人创造了手术300%的死亡率。几乎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截肢中,李斯顿医生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切下了病人的下肢。由于用力过猛,顺带切下了病人的一个睾丸,以及助手的两根手指。还有现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医生两腿间要害也被李飞刀刺中。受伤的这一位无辜的医生因为恐惧当场休克致死。病人次日死亡,他的助手因为手指被切感染死亡。除了李斯顿飞刀,还有很多猛人。比如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3分钟截断大腿,30秒削了乳房。法国外科医生让·多米尼克·拉里24小时为200个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和切西瓜一样一样的……疼痛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手术做完,病人也就挂了!为了解决手术时疼痛问题,外科医生们操碎了心。比如放血让病人昏迷,彼时外伤失血昏迷的病人可能是外科医生的最爱。还有用鸦片、曼陀罗花等混合制成猛药,给病人服用,让病人陷入昏睡,当然很可能病人再也醒不过来了。我们的华佗神医用的麻沸散可能就是这一类猛药。要我说还曹阿瞒狡猾,没同意佗哥那样干,不然喝喝麻沸散,再开开颅,阿瞒可能就挂了!说到麻醉,喝酒肯定少不了。华佗为关云长刮毒疗伤,关硬汉就是边喝酒下棋,下棋只是托词,喝酒才是关键。佗哥可能也需要整半斤壮胆。有人说史最搞笑的医嘱:烈酒1瓶,医患各半,术前30分钟干了共勉。没有麻醉,为了解决手术疼痛问题,当时也有比较简单粗暴直奔主题的办法,那就是一棒敲翻病人……时至今日,病人能够躺在空调流层手术室,很多麻醉剂还能享受春梦欣快感,眼睛一闭一睁,手术结束了!有时还能听听轻音乐,实在是莫大的幸福!然而,这一切来之不易。是无数病人付出血的代价和外科医生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才得来的科技成果。鲜血炼就柳叶刀!向所有的病人和外科医生致敬!
-
126795
09:12
医院本是一个神圣、不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但近年来医院时常发生暴力事件。怎样能化解当前的医患矛盾,令人深思?是环境激活了医生人性中的“恶”每次一发生无辜的医务人员在医院受到暴力伤害的事件,总是有很多“善良”的“老百姓”发表评论,绝大多数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医务人员的“医德”、“医术”和“服务态度”是多么多么差,所以才导致他们这些“善良”的“老百姓”忍无可忍而选择暴力,并且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反思”,有的甚至还拍手叫好。人们还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头对准医生,认为医生多开药、开贵药赚的是“黑心钱”。正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获得技术劳务费用,就不该从药品、医疗器械中谋取利益。但是政府为了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费用进行了限制。这些年医改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支持日益缩减,政府缩减后如此少的财政拨款,连正常人员的工资都无法保证,使得医院和企业一样,自谋生路、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不管了,而人民健康保障又要年年提高。又要马儿跑的好,又不给马儿草。医院建设发展的巨额经费缺口,显然只能来源于广大病人。几十年的建设,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确实提高了不少,但这是以政府减弱了自己的责任,而靠着广大病人贡献出来的。从本质上来看,政府限制医疗服务费用并没有减轻患者的负担,只是将医护人员推到了患者的怒火面前,成为财政投入不足的医疗制度的替罪羊。其实,中国医生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比一百年后更好,关键是看环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恶。白岩松表示:“如果一位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上,如何做到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个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你会作何感想?要是在自己医院做一个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走穴去另外一个医院,可能拿到一万多块,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人性在这样扭曲的制度里必须高尚?坦白地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当多的医患矛盾,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这个黑锅还要背很久。有一种美好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那就是“爱心”虽然医疗制度改革不是朝夕间就可实现的,但有一种行为确是人人随时随地皆可为之,那就是奉献爱心。古人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是医生付出更多的爱心,赢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放心让医生来救治。如果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应对当前的医患矛盾,只能让医患关系更为紧张。有专家表示,只有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爱心,换取病人的信任才能化解当前的医患矛盾。“每一位病人到医院来,都是来看病的,绝对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我们的医生都有很高的学历,对生命认识更清楚,面对性命相托的病人,只要我们尽心尽力了,我相信病人会理解。”此外,当前老百姓对医院期待很高,对医学期望值很高,这也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最重要的是要让病人和家属满意。医学,是自然科学更是人文科学,医学生除学好医学知识外,还应多学习怎样当好一名医生,如何与病人沟通等。
-
126794
09:11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缠的患者,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开始闹事。那么,如何有理有节地应对此类患者呢?美国医疗界推荐的6种方法1、 针锋相对这里所说的针锋相对并不是指和患者发生正面冲突,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作出适当的回应。例如,某位患者告诉你,他认识你们院长。并且暗示你,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他就会去向院长告状。你也应该针锋相对地告诉他,你和院长也很熟。你们经常在一起开会什么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他知道,他所谓的关系可能并不起作用。2、同情患者始终是患者,即使对于该类患者,医生也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同情和关心。这其实也有助于消除该类患者的敌意。3、不受影响研究发现,即使是最nice的患者,也会有10%的时间是令人烦恼的,更何况这类难缠的患者。美国医学界建议医生不能因为这类患者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情。4、关注患者本身,而非人格对于该类难缠的患者,医生应该集中精力在照顾患者和治疗疾病,而不应该过分关注患者的性格和人格。毕竟,患者的疾病和他的性格是两码事,而医生的职责是治疗疾病。5、不激化矛盾医生在面对此类患者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和冷静,先耐心地听取患者的诉说和抱怨,然后作出适当的回应。总之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6、寻求帮助有的时候,患者过于难缠,以至于医生感到事态将要发展到失去控制的地步了。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寻求同事的帮助。美国医学界建议,医生应该事前和本科室的同事约定一个暗号。如果觉得需要帮助时,发出这个暗号,其他的同事就可以及时地进行干预,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方法之外或许可推行“患者黑名单”制度在美国,病人有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医生也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解除医患关系,这些情况大致是诸如病人屡次不配合治疗或门诊随访,病人无理由的要求过多药物处方续签或明显觅药行为(drug seeking behavior),病人和家属使用不正当语言或暴力危害医务人员,病人不付或没有意愿支付医疗费用。医生终止与病人的医患关系需要在书写病历中说明情况,并且要向病人发出正规书面信件,解释终止原因。笔者认为,我国也应建立“患者黑名单”,但不拒绝急诊。理由有二:其一,建立患者黑名单,可以弥补我国法律处理医闹纠纷的不足,对医闹起到威慑的作用;其二,患者黑名单可以更好地约束患者行为,平衡医患双方的权利。同时,“患者黑名单”可采用积分制,对于患者以言语或行为威胁医务人员、故意破坏医院公共财物等行为,将积累不同分数,达到一定分数后,患者进入黑名单。对于处在黑名单的患者,医生可以拒绝平诊,但不拒绝急诊。
-
126785
16:59
不论是《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抑或是《光阴的故事》,台湾导演杨德昌都不一而同地用冷色调描绘了台湾人民的精神状态。因此有人称呼杨德昌为“台湾社会的手术灯”,意思是他的电影知性思辨,对社会现实的细枝末节有着深刻的捕捉。确实,在临床上,是手术灯帮助医生更敏锐地看到病灶,更精准地对病人进行手术。无影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很多新技术应用到手术灯研发上使手术灯愈加明亮,但是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电脑手机的高度普及,医生的眼睛也变得更加敏感易疲劳。上期小编和大家聊了眩光对术中医生眼睛舒适度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再来聊聊色温这个因素。先来了解下手术灯的色温值这个概念,通常人眼所看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叠加组成的,我们看到有些光线偏红,有些则偏蓝,而色温就是用来度量光线中颜色成份的方法。通俗来说,较低色温值的光线,光色偏红偏温暖,而色温值高的光线,光色偏蓝偏清冷。早期的手术灯制造企业,对手术灯光该使用什么样的色温值,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与标准,随着手术灯逐渐成为手术的必须设备,手术灯制造企业加大了对手术灯光谱的研究与新技术的研发。德国Berchtold公司曾针对光线光谱分配对手术人员效率和注意力影响这一课题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色温值状态下,同一物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表现;色温偏低时,光感柔和偏红,受试者体内褪黑素分泌增加,人体感觉略放松舒适;色温偏高时,光感白亮偏蓝,受试者体内褪黑素分泌减少,人体感觉偏兴奋紧张;色温值为4500K的灯光最接近自然日光,有助于真实反映手术部位的组织形状,且人体对该色温值表现的兴奋度反应适中; 这是最早期的对灯光光谱特性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专业分析,这一研究结果被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认可,并将4500K的色温值定义为手术灯光的建议色温值。确定了充足照度的特定色温值与人体适当兴奋度及适量褪黑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新科技赋予我们新的选择也带来新的问题,LED手术灯的问世,极大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能耗,相较于卤素灯,LED灯光照度更高,且光色白亮,当医生们发现术野变得明亮清晰的时候,逐渐发现单一的高照度白光,经常使医生的眼睛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更加容易疲劳。新问题催生新的需求,能调节色温的手术灯变得更加适应手术的需求,使用新型冷白光灯泡与暖白光灯泡的LED手术灯,实现了手术灯光照度不变前提下的色温调节。如图所示,同样的手术部位在3600K与4500K不同色温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与组织对比度,医生可以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血供与特点,来选择最佳光色。4500K 3600K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不同手术时长,不同的手术类型,不同的手术部位,医生对手术灯光的照度及色温个体感受差异明显,相比较于长期单一色温下的手术条件,能够调节光斑大小,选择不同的亮度和色温,会使医生眼睛的疲劳度极大降低,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多一些选择,也就更多一点关爱,让我们一起来呵护医生们最宝贵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