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795
09:26
江苏省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日前揭晓,在评出的200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23项)奖项中,苏州大学主持的微创椎体后凸成形关键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因骨折疼痛卧床休息而减少活动量,从而引发骨量进一步丢失,导致再骨折而陷入恶性循环的病例不在少数。如何即刻缓解疼痛,打断恶性循环,矫正后凸畸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关键。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教授主持的“微创椎体后凸成形关键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的项目,在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创新学者攀登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历经十余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建立了提高椎体后凸成形术安全性的关键技术,确立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个体化诊疗方案等。目前,研究成果已应邀赴美国、英国、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作专题讲学,在全国23个省、区、市,137个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79704
14:30
骨科“无痛病房”已满一周岁了!一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伤外科二病区已成功为1200余例住院病人顺利实施“无痛”治疗护理方案,其中手术患者1000余例,重症复合伤患者6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一、具体措施:
1、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护士是疼痛评估的最佳人选,由有经验的护理组长专人负责。采用NRS评分结合笑脸评分法评估疼痛。评 估频率:NRS在4分以下每天一次;手术后3天或≧4分每天4次;≧7每天6次;并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采取定时、及时向医生反馈的原则,医生根据护 士评估结果,即时调整临床镇痛方案,及时观察、处理镇痛治疗不良反应,并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有效的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化。
2、 镇痛方案
①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运用同情、倾听等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③避免引起疼 痛加重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④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患者教育、物理治疗冷敷、按摩、热敷等、心理疏 导、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⑤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原则是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多模式镇痛指用药多途径及药物选择多模式,当疼 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弱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7分 时,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个体化镇痛指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的个体化,关注特殊人群,如儿 童、老年人,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镇痛方案1)联合应用不同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2)不同的镇痛方式;病人教育, 超前镇痛,局部镇痛,伤口关闭前伤口内注射,术后药物镇痛。3)选择不同时间给药;如术前常规塞来昔布200mg BID 口服*3天,术后常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帕瑞昔布钠40mg BID静推*3天。4)联合应用不同给药途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给药。5)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联合镇痛。
3、患者教育
无 痛病房除了张贴、布置各类宣教资料外,科室还成立了管理宣教小组,由小组成员定期地组织疼痛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如何评估疼痛、疼痛治疗的重要性、如何正确 服用止痛药、如何预防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的使用吗啡类药物不会成瘾。医生、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主动参与疼痛评估与处理,指导患者记 录每天的疼痛感受,由护士收集后记录绘制疼痛程度变化的曲线,并由医生进行监督,为疼痛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指导临床止痛药物的使用,同时提倡根据个体 化指导原则调整药物剂量。
二、建立“无痛病房”与以往的变化:
1)创建“无痛病房”后,医生、护士的疼痛管理意识大大增强:树立无痛观念,.应 用全程无痛、超前镇痛、安全镇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在恰当时点和时程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和 方法组合起来治疗伤痛,并及时观察、及时处理镇痛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有效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化,让病人快 速恢复健康。
2)“无痛病房”建 立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由骨科与麻醉科医生、骨科护士、患者共同参与,医护人员在患者就诊、治疗、围手术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 痛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主动参与疼痛评估与处理,每天记录患者的疼痛感受,由护士执行观察,医生进行监督与方案调整,为疼痛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指导临 床止痛药物的施用和调整,同时提倡根据个体化原则指导与调整药物剂量。
3)“无痛病房”的建立,使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使得医生、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加,患者感到医护人员非常亲切。同时疼痛得到减轻,使得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4)“无痛病房”的建立,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病人满意度的提高,势必会带来良好的口碑和病源,所以我们相信,在创伤外科二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无痛病房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三、主要收获:
——对于医护人员 1、病人满意度提高 2、医生和护士观念转变,积极疼痛管理 3、镇痛效果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4、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5、明显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床位周转率 6、病人数量增加 ——对于患者 1、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减少了患者对疼痛得恐惧 2、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副作用 4、 使患者更早的开展康复训练,降低术后并发症
更少疼痛,带来更多满意,是我们开展“无痛病房”的初衷。科室的理念是“骨科微创,无痛先行”,我们要切身实际的为患者考虑,一切从病人的角度考虑,想患者所想,更加提升科室的品牌,体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相信在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在创伤外科二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无痛病房会更加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
附:典型病人案例 来自临沂兰山李女士,今年76岁,因“左髋摔伤后肿痛、活动受限2天”入院,诊断:骨质疏松症 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应该行手术治疗。因听说手术要承受很严重的术后疼痛和关节训练苦痛,害怕疼痛,一直不敢接受手术治疗。经病友介绍前来求治,住进临沂 市人民医院创伤外科二病区,接受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治疗,顺利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的疼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在患者康复训练中,手法训练膝关 节使之屈曲120度是很多病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但是在给李阿姨进行个体化镇痛方案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在无痛中进行训练,李阿姨康复很快,术后7天 就能扶助行器下地行走,术后两周拆线出院,缩短了住院日。患者非常高兴,对手术和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非常满意,并表示愿意帮助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相识的患 者,让大家接受更好的治疗,减少苦痛。
图 1 无痛宣教、疼痛评估
图 2 无痛病房健康教育展板
主治医师:裴保安
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创伤)
2013年3月8号
-
127373
15:15
他是华西医院骨科的奠基人和杰出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内开展膝关节加压融合治疗全膝关节结核的手术第一人。在我国率先进行骨水泥的研制及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他也是毕生热爱教育的医学教育家。他积极进行教改,耐心、细心、手把手的教学,他在每一个弟子身上都用尽全部精力,带一个,成才一个。他重视人材培养与学科发展。早在80年代,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并着手骨科亚专业的细分,华西骨科如今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正是源于这一坚实基础。他就是沈怀信,全国著名骨科专家,西部西医骨科和华西医院骨科的奠基人,从医执教70余载, 92岁还坚持英语查房,为医学奉献了三根手指……沈怀信把闪光的人生献给了华西医院、献给了患者、献给了祖国。而就在3月4日上午8时20分,他因病逝世,享年94岁。先生已逝,但他却留下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把病人当亲人的崇高医德,让后人为之景仰。华西骨科的引路人在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裴福兴的眼里,恩师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骨科医学。沈怀信于1919年7月出生于上海,1938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就读,成为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骨科医生。1953年任华西医院医务处主任兼骨科主治医师。1954年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及外科副主任,兼骨科专业组长,1979年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及外科主任。为推动我国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上世纪50年代,患有膝关节结核的病人很少做手术,都是通过用药、卧床休息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国内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并没有取得较大成果。沈怀信却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研究中。他认真查阅资料,钻研学习,在1954年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膝关节加压融合治疗全膝关节结核的手术。70年代,沈怀信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关节置换,当时国外的产品进不来,国内又没有合适的产品,他大量查阅资料,不断研究,1979年,他在我国率先进行骨水泥的研制及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骨水泥”的研究成功,使很多骨折患者重新站立起来,也填补了西南地区无法开展骨关节置换手术的空白。1956年沈怀信被任命为骨科组组长。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医院只有一台30年代进口的X光机,老式设备发射的X射线量很大,为了给病人进行闭合式复位,沈老常用左手托住患者的骨折部位,X光会穿过他的左手。由于长期积累,他的左手患上了放射性皮炎,为了防止扩散,手指必须切除。从上世纪70年代起,沈老陆续接受了多次手指切除手术,截去了3根半手指,左手只有大拇指是完整的。他的学生沈彬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到沈老师时,惊讶于他手指的残缺,“外科医生最重要的不就是手吗?”200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赵以甦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随后得知沈怀信教授60年一直坚持不戴铅手套为病人手术的事情后,为之所感动。得知老人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培养更多的骨科专家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即决定以沈怀信的名字捐献一座图书馆。这个“沈怀信纪念图书馆”里几乎全是关于骨科研究的英文杂志,共计万余册。这也是西南地区首个以个人名义捐赠的图书馆。医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师手指被切除后,虽然没法再上手术台,但沈怀信依旧用他残缺的手,坚持门诊、指导学生、查病房,把工作重点转向了教学、科研,育人。裴福兴主任说,沈老师是他职业生涯的规划师和指导者。“在我第一次出国学习时,沈老师就告诉我,你的目标是多看、多学、多做,打好基础。第二次出国时,沈老师又给我谋划,你去学习关节外科,回来把华西医院的关节外科搞起来,开展好。按照他的指点和要求,我才能有今天在关节外科所取得的成绩。”沈怀信培养了无数学生,大家都评价他是“好老师”。无论他是做外科主任,骨科负责人,或退休以后作为一个普通的骨科医生,他都将精力投入到骨科工作中。直到92岁高龄,都坚持到病房参加英语交班,指导年轻医生论文撰写。在熊恩富教授的记忆中,沈老师都是手把手教学。在他刚开始独立管病床,第一次上手术台做一个脊柱骨折损伤的手术,沈老师特意来到手术室,站在他的旁边,手把手教他如何剥离椎板,如何切开,非常耐心仔细。骨科宋跃明副主任是沈怀信的博士研究生,当时宋跃明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了困难,沈老师不断给予指导,和他一起查阅大量文献,确定论文题目。学科发展的推动者沈怀信致力于学科发展,并为之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华西骨科在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划分亚专业,骨肿瘤、人工关节、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正、创伤、脊柱这5个专业在当时已经被独立划分。随着专业的细分,他要求骨科每一个高年资医生选择自己的亚专业,从这时开始,每个骨科医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职业生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华西骨科也逐渐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80年代,沈怀信还与原成都科技大学合作,开展骨科、生物力学交叉学科探索,双方共同授课,安排医生专职到成都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学习相关知识。在康复科刚成立时,沈怀信也给予了大量的关心,推动着骨科与康复科之间的学科融合。熊恩富教授回忆到,从94年离开骨科来到康复科后,有了困难,熊恩富都要询问沈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每年康复科的年终总结,沈老师也会积极参加,对每一位医生都给予评价: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需要改善,如何改善,他都积极指正。康复科主任何成奇说,骨科的康复应该怎样去做,要往哪个方向去走,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沈老师都会给我们好的建议,在他的帮助下,90年代末,康复科的临床康复和学科交叉工作有了长足进步。70余载的从医生涯,沈怀信教授有快乐,有忧愁;有成功,有坎坷。在他眼里,患者没有亲疏远近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学生没有聪明与愚笨之说,他一视同仁。94载的人生历程,他爱工作,爱生活。他与夫人陈翠霞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上的同道,相互支持与敬重,把生命才智倾注到人类健康事业中。先生虽走,风范犹存!
-
78829
10:18
俄罗斯骨科医生Ilizarov发现的张力—应力法则,是20世纪生物学与外科学重大的理论发现,其创立的以骨外固定器械为工具、机械工程力学为主导的牵拉组织再生技术是骨科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已经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推广。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其获奖项目是“细胞核重编程——将已经分化了的成年体细胞进行诱导,让其重新回到发育早期多功能性干细胞状态”,在细胞层面实现了“返老还童——开启生命再造时代”。这一诺贝尔奖项的研究结论,合理解开了Ilizarov技术牵拉组织再生、重建肢体形态和功能——在机械力牵拉诱导下成年体细胞能分裂再生之谜。 2012年9月,在巴西世界外固定与骨重建大会上成立了“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协会(ILLRS)”,中国成为正式会员国,秦泗河教授被选为ILLRS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组委会(ILLRS Chian)首任主席。巴西大会研讨的内容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交叉学科——“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能用较简单、低医疗风险的方法满意的解决复杂的创伤骨折,骨科、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疑难杂症,部分实现了肢体再生重建的医学梦想,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在秦泗河、夏和桃等专家努力下,完成了Ilizarov技术中国本土转化,做出了被国际学术界赞誉的系列创新。其中秦泗河将Ilizarov技术与他创立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体系、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提出了 “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形成了“下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外科”技术体系——简称“下肢重建外科”,并利用这一技术理念治愈了许多棘手的骨科疑难杂症,挽救了一些濒临截肢的肢体残缺畸形。 为推广Ilizarov教授及秦泗河的矫形骨科技术体系,培育出一批代表国家技术水平的“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外科”医师,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中国组委会(ILLRS Chian)及国际Ilizarov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 China)决定,2013年,面向全国招收进修医生,每期招收5名,进修时间6个月~1年,高级职称者可以申请进修3个月。 基本条件:1 从事3年或以上骨科临床工作,2 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3 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博士学位者优先。选拔进修医生的名额、日期、进修费用等问题,与国际Ilizarov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 China)秘书处联系。 办公室电话:010-58122956 联系人:刘玉芳:15011506194. E-mail:qsihe@yahoo.com.cn 焦绍锋大夫:13691223521 秦泗河教授新单位: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医疗与培训基地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号(大兴区亦庄)
-
78105
11:45
胡懿郃,男,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副主任,骨科主任,关节外科主任。我国关节外科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关节外科学组组长,华裔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理事,《JOA中文版》、《临床骨科杂志》、《中国矫形骨科杂志》等专业期刊编委,现为卫生部《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国家关节登记中心的特邀专家,参与多项行业规范的制定。 Zimmer、Smith & Nephew、Johnson and Johnson Depuy关节外科讲师团成员。1964年10月出生于湖南衡阳,1988年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并留校工作。1993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 2005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200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胡懿郃教授作为湖南省关节外科学术带头人,在关节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1998年开始专注人工关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2年赴德国Endo-Klinik医院及Kreuznacher diakonie医院研修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技术。特别擅长于在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每年主刀完成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手术400余台,其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髋关节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强直、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感染后遗骨关节病、骨肿瘤等疾病的各类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复杂的髋、膝关节无菌性松动和感染性松动翻修的手术方法具有独到的见解。较早在国内开展多关节(三个以上)人工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肩、肘、踝关节置换及膝关节单髁置换,完成了湖南省首例肘关节置换、踝关节置换及全股骨置换。近年来先后受邀参加美国AAOS、欧洲EFORT骨科年会并讲学。同时在美国New Albany Surgery Hospital, Presbyterian Hospital of PLANO等多家权威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也曾先后到挪威、非洲等地讲学。目前承担5项湖南省科技厅科研课题;获专利3项;在国内外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参编《儿童骨科学》、《AAOS骨科教程——髋》等多部书籍。2009年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得湘雅医院医疗新技术奖。2003年度被评为湘雅医院“十佳青年医师”。在教学方面,其注重因材施教,特别注重研究生及青年医师的培养。目前已毕业及在读的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八年制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5名。胡懿郃教授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2001年作为特约专家在CCTV《健康之路》直播节目中为全国观众作题为“人工腰椎间盘假体的临床应用”的专题讲座。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
77840
17:38
香港所有执业医生都需要香港法律中的医生注册条例,向香港医务委员会登记注册,香港医务委员会是一个有实权的法定机构,它主管着普通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注册制度,它同时有权监察所有职业医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操守。
若有意成为香港注册的专科医生,需要符合以下的资历和要求:
(一)拥有能在香港注册的基础医学学位;
(二)持有香港医学专科科学院院士资格或持有国外知名医学院的专业资格,此类国外资历须由有关的专科医学院审核和确认才有效;
(三)行为操守良好,没有犯罪记录;
(四)每三年提交至少90个持续医学教育学分。
香港专科医生的注册制度是在1993年香港医学专科学院成立后才得以确立,香港医学专科科学院是根据香港法律而建立的独立机构,其中香港骨科医学院成立于1988年,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骨科医生的地位日渐提升,在国际的骨科届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香港骨科医学院负责对香港的骨科医生进行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由香港医务委员会注册为骨科专科医生。
其中培训主要包括基本外科培训、高级骨科培训、骨科医生专科认证考试
(一)基本外科培训(24个月):
包括普外科急诊,骨科急诊,ICU,急症医学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整形外科等。 学生要完成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根据成绩决定是否适合参加高级骨科培训。
目前可以接受的考核认证标准有: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外科学院院士,香港外科学院院士。
(二)高级骨科培训
高级骨科培训是由香港骨科医学院组织进行的。当学员圆满完成培训计划后,其可以参加毕业考试。目前,该培训计划也同时由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管理,所以毕业考试是联合考试,考试通过学员可同时授予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骨科学院院士和香港骨科医学院院士。
构成及时间:至少4年(48个月)
亚专科临床轮转(39个月)
a. 骨科创伤部-18个月
b. 普通骨科包括成人关节重建部,运动医学部,足踝外科部,脊柱外科部和肌肉骨骼系统肿瘤部-12个月
c. 手外科部-3个月
d. 小儿骨科部-3个月
e.康复医学部-3个月
剩余9个月,学员可以自行选择。
培训效果评估
a.培训学分:每6个月要求获得45个学分。4年培训期共要求获得360分。
b.手术记录簿:在上级医生指导下或独立主刀完成的足够的手术病例数量。由培训主任每6个月考核一次。
c.培训效果每6个月评估一次。
d.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
e.在香港或国际会议做大会发言一次。
f.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骨科科研文章至少一篇。
g.通过香港骨科医学院毕业考试.
(二) 骨科医生专科认证考试
目前该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考试由4部分组成。但是考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考试形式、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调整。
考试组成如下:
a.考核应试者手术记录薄
b.第一天:笔试-3小时,40个选择题
c.第二天:临床考试-包括长病例,30分钟1个病例,和短病例,30分钟,6-9个病例。
d.第三天和第四天上午:口试-骨科基础、创伤骨科、手外儿科和成人骨科四项,每项30分钟
香港骨科专科医生制度---国际医学界公认
香港骨科专科医生培训---旨在培养能够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备全面技能的骨科医生,以实现诊疗规范、病人安全和医生安全之目的。
香港骨科专科医生考核---全面、实用、公平
-
77593
16:17
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家长不知道开车时如何保护儿童。当父亲以时速56公里/小时行驶,母亲抱着一个3岁大、体重为12公斤的孩子为例,如果父亲按照习惯紧急刹车,母亲抱住孩子需要150公斤的力,是孩子体重的12倍多,显然超出了母亲的承受范围,此时孩子势必会从母亲的怀中飞出去,年龄再大一些、体重更重一些,甚至自己单独坐在座位上的孩子呢? 这六成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冒着多大的风险坐在自己家的汽车上。1.不能抱着孩子乘车。许多家长习惯抱着儿童乘车,认为这样孩子就处在自己的保护下,其实这样做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习惯。在极端情况下,巨大的力量会让孩子脱手而出,而紧接而来家长的惯性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挤压。2.孩子不能坐副驾驶座位。汽车前排座椅的安全气囊会对成年人形成保护,但对孩子来说却极其危险。无论碰撞激烈还是缓和,气囊都会以大约300公里/小时的速度打开。当儿童与气囊仪表板的距离非常近的时候,气囊爆开时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可高达几百公斤,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造成儿童窒息甚至颈椎骨折等伤害。3.年幼儿童不能使用成人安全带。汽车安全带是照成人身材设计的,但是在车祸时可能会勒住儿童的脖子,造成致命的伤害。一般来说,4岁以下的儿童要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当儿童长到超出其后向式座椅时,就要采用前向式安全座椅了。12岁以下的儿童要使用儿童增高坐垫并系好儿童安全带。4.要安装车窗和自动车门锁。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汽车在行驶中,一定要锁好后排的车门和车窗。如果好动的孩子一旦不经意间误开了车门或者把身体探出了车窗,后果将不堪设想。5.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的空间是封闭的,把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很可能会因为闷热或者窒息而发生危险。6.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儿童自己上下车很可能会被车门所夹伤;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应该得到家长的帮助。7.车内不应放置过多的装饰品,尤其是棱角尖锐和比较坚硬的装饰品,发生事故时儿童很可能会因为撞击到它们而受到伤害。8.不应让孩子在车里吃零食。儿童在吃零食的时候,如果碰到紧急刹车,很可能会造成窒息。
-
77592
15:56
葡萄酒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不可能一次就将整瓶红酒喝完,葡萄酒的保存便成了一个难题。我相信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冰箱,因为那里就是食物保险的保障,可是葡萄酒能放冰箱里吗?
对于葡萄酒而言,它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很脆弱,环境更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稳定的湿度、温度、以及储存环境的干净、无振动、无异味等。可是冰箱却是着所有问题的集中营,会对葡萄酒的酒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害。所以葡萄能放冰箱里吗?答案是否定的。 葡萄酒的最佳温度是13摄氏度,并且恒温。而冰箱的温度会在降低到一定温度后暂停,等温度上升后再启动,肯定达不到恒温的要求,不仅温度有波动,而且也太低。再有就是随着冰箱温度的一停一开,它的马达启动也会造成一个不稳定的环境,让葡萄酒处于这么一个震动的环境,可是不理想的。最后冰箱中的食物太多,混杂着各种味道,而这些味道会进入到酒中,影响葡萄酒的味道。所以葡萄酒能放冰箱里吗?当然不能了。 那么对于既没有酒窖也没有酒柜的朋友们来说,怎么保存葡萄酒呢?推荐您把酒藏于床底下、书柜的一角,或是通风透气的储藏室。
-
77375
17:11
同日,洪毅主任受邀参加灾害医学与康复医学论坛,对脊柱骨折后早期救治进行了学术交流。 病例讨论单元,骨科专家热烈的学术讨论
-
77373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