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
您的位置: 骨科在线中西医结合专业医生园地-骨科人文
  • 80974
    10:24
    前些天收治的那位青年颈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病房多位病友的开导,情绪慢慢稳定了,不再轻易地发脾气,悲观抑郁的雾霾情绪也 渐渐消失了。昨日查房,这个患者主动跟我聊天:“大夫,我要好好练,我要好好恢复”。给病人查体发现患者感觉水平下移了2个平面,手指也恢复了一些抓握能 力,小便的感觉也开始些恢复。此刻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看来心理治疗绝不能忽视,病友间的交流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作为医生还要 关注患者更多方面的病情。
  • 80973
    10:19
    统一的脊髓损伤功能评定标准对于临床及科研人员之间统一认识、交流具有重要意义。1982年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 (ASIA)首次制定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标准,在1992年9月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脊髓损伤学术年会上被国际脊髓学会(ISCoS)确定作为国 际标准加以推荐。该标准先后经过多次修订,为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价提供了一种相对量化的指标。该标准迄今为止已修订七次。修订时间分别为1982年第一 版、1987年第二版、1989-1990年第三版、1992年第四版、1996年第五版、2000年第六版。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SIA) 和国际脊髓损伤学会(ISCOS)等再次对该标准作出修订,即ASIA标准第七版,主要从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损伤平面、残损分级、特殊类型脊髓损伤 等方面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提出了新的标准。详细内容待续。
  • 80972
    10:11
    《脊柱经皮微创技术》于2012年10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北京宣武医院沈慧良教授、朝阳医院海涌教 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外科洪毅教授、宣武医院宋红星教授担任该书的主译工作。该书通过彩图及详细的文字描述了各种脊柱微创技术,为读者提供准确和详细 的脊柱微创技术,并提供DVD手术录像。本书采纳了不同领域专家(包括疼痛治疗专家)有关疼痛治疗技术的新观点,降低了微创外科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对于大 量有脊柱疾患的高龄人群,本技术满足了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的需求。 目  录第1章 脊柱相关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第2章 目前对于脊柱疼痛的理解以及腰椎间盘病理学命名第3章 脊柱的影像解剖第4章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第5章 硬膜外阻滞第6章 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第7章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阻断技术第8章 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毁损术第9章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第10章 交感神经阻滞和神经松解术第11章 骶髂关节阻滞和神经消融术第12章 椎旁阻滞第13章 椎问盘造影第14章 硬膜外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第15章 脊髓电刺激第16章 植入性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第17章 椎问盘内减压术第18章 后凸成形术第19章 单侧经椎弓根人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第20章 经皮骶骨椎体成形术第21章 颈椎前路内镜下问盘切除术第22章 颈椎前路内镜下显微问盘和椎间孔减压术第23章 经皮内镜下颈椎问盘切除与固定术第24章 内镜辅助下胸椎间盘切除术第25章 后外侧内镜下胸椎问盘切除术第26章 选择性经皮后外侧腰椎髓核摘除术第27章 全内镜下椎板问人路腰椎间盘切除和椎管减压术第28章 后方经皮腰椎椎问孔减压术第29章 经皮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第30章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第31章 经皮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内同定术第32章 后外侧人路经皮重建腰椎稳定性第33章 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第34章 侧方经皮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第35章 微创经皮腰椎融合技术第36章 AxiaLIF系统轴向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第37章 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第38章 脊柱经皮微创技术的结果评估
  • 80273
    12:00
              博士毕业了,回想读博这几年辛苦而又自豪的成果(4年发表28篇SCI,当然IF影响因子高低不等),想把自己一些写SCI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与虫友共同提高。SCI需要注意一个方面:         一、写作者注意事项          1、要写英文文章。现在很多中文的文章,特别是IF<1.5的,也属于SCI收录,但是数量只质量毕竟有限,其难度其实不低于英文,并且感觉内容一般般,因此,写文章一定要写英文文章。          2、语法风格。文章内容一定要表达清楚,但一定要让人读懂,看明白。平时做做笔记,一些好的语法、词汇,尽量摘抄,以备平时翻翻,写作前在看看。          3、要选好审稿人。这很重要,平时可以考虑与本领域相关的一些国外学者取得联系,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然后说明自己在做什么样的科研,比如要求他提供一些意见,然后再给他看看自己写的文章,按他的意见进行修改。当然,真正投稿时,推荐他作为评审人是自然的。          4、熟悉杂志。杂志的发表周期很重要,这可最近发表或online的文章看出,如果时间拉得很长,说明稿件量很大,队伍排得很长,如果急需刊出的话不宜投稿。我一般有意识的选择的都是月刊。          5、文章的完整性。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idea,但是由于你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够,也会给评审人很不好的印象。第一感觉就是你研究做的不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察,进而会怀疑你所得结论的真实性。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工作尽量要做系统全面,写文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把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写进去,但是一些在类似论文中常出现的考察内容还应该尽可能包括,我们反对文章写得太长,但相较于太短的文章而言,文章内容多一些更好,至少能让评审人感觉你确实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评审人大不了让你修改时删掉一些内容(至少你有可删的),如果太少就麻烦了。          6、文章书写细节。这一点是很多投稿人不怎么重视的,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反映出一个人治学态度!          7、文章创新性。但现在的SCI杂志原则上要求能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有创新性的,但很多基本没什么创新性的东西照样能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why?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会写,一个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再做一遍(改变材料和实验条件),照样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让你读后即使明知缺乏创新性但仍不忍拒绝的稿件。这也是一种能力。有一些较为相似的领域,有的作者写得很有层次感和逻辑性,而有的作者写的很简单。          二、从审稿人的角度看          你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到了审稿人手里,他的命运在几分钟内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个初步了解。大多数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人的惰性使然):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reject;二就是所谓的well written,提几条不关痛痒的意见就万事大吉。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我试着总结了一些这类小细节,总结如下:         1、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产生落差。          2、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3、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强调几点。第一,格式要统一,不要张冠李戴,用author-year格式那就有author-year的样子,用数字格式那就规规矩矩的标出个1,2,3。第二,人名的拼写一定不能出现错误,因为某篇文献的作者就是你的审稿人,你都不怕错拼了,人家还能怕错拒你不成。第三,用et al.要慎重。有些兄弟图省事,所有文献仅列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一律et al.,审你文章的大佬很可能就在其中。          4、节标题一定要准确。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         5、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从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6、图表一定要清楚。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A4纸的大小。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         7、文章格式。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有时候也有运气含在其中,但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reject,或者本该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给批成了major revision。 
  • 80071
    17:05
        在脊柱脊髓外科脑瘫外科轮转的2个 月里。我深切的感受到该科室积极向上的学习、科研氛围,反映在每日的英语交班、英语学习、病例汇报、手术讨论、科研、教学及网络维护等方面,使我收益匪 浅。而且日常病房管理井井有条、相互协作有序、分工明确、科室梯队建设和对每个人发展的重视,让我感触颇深,我很珍惜在这个团队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也感 谢科室老师对我的提携与帮助。
  • 80070
    17:03
        昨天我科收入治疗了一位骨软骨瘤病人,主任让我今天早上交班后讲一下骨软骨瘤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我和各位老师一起复习 了各种骨肿瘤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通过复习,我对骨肿瘤的印象从“混沌”状态理清了思路,顿觉豁然开朗。作为一名临床实习医 生,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又要时常复习旧知识,总结规律,从旧知识中获取新思路、新创意,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 80069
    17:02
        每年例行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结束了,骨科康复相专业方向的5位学生进行了开题报告。评审专家对研究题目、课题设计、技术路 线和研究方法等在立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方面逐一提问,旨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我科今年有三位研究生导师参加了答辩会。这次研究生开题的内容包括 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颈椎病的康复治疗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2013年又是一组新人站在了科研起跑线上,希望经过一年的时间,导师和研究生 们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 80067
    17:00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 是由Vernon H 等于1991 年首先报道, 是借鉴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制订的, 主要用于评定颈痛和急性颈部扭伤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是一个患者自评的问卷式调查表; 评定内容包括颈痛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情况。关于NDI,在国内1998年即有介绍。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虽是患者自我评 估,但与单纯由医生评价的方式对比,属相对客观指标。(格林医生) 附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调查问卷评分方法:每项第一行0分,依次递增至最后一行5分。最后得分:各项得分和/各项最高得分和再乘以100%。问题 1—疼痛强度□我此刻没有疼痛□此刻疼痛非常轻微□此刻有中等程度的疼痛□此刻疼痛相当严重□此刻疼痛非常严重□此刻疼痛难以想象问题 2—穿衣洗漱等个人管理□我可以正常照顾自己 ,而不会引起额外的疼痛□我可以正常照顾自己 ,但会引起额外的疼痛□在照顾自己的时候会出现疼痛 ,我得慢慢的、小心的进行□我的日常生活需要一些帮助□我的大多数日常生活活动每天都需要照顾□我不能穿衣 ,洗漱也很困难 ,不得不卧床问题 3—提起重物□我可以提起重物 ,且不引起任何额外的疼痛□我可以提起重物 ,但会引起任何额外的疼痛□疼痛会妨碍我从地板上提起重物 ,但如果重物放在桌子上合适的位置,我可以设法提起它□疼痛会妨碍我提起重物 ,但可以提起中等重量的物体□我可以提起轻的物体□我不能提起或搬动任何物体问题 4—阅读□我可以随意阅读 ,而不会引起颈痛□我可以随意阅读 ,但会引起轻度颈痛□我可以随意阅读 ,但会引起中度颈痛□因中度的颈痛 ,使得我不能随意阅读□因严重的颈痛 ,使我阅读困难□我完全不能阅读问题 5—头痛□我完全没有头痛□我有轻微的头痛 ,但不经常发生□我有中度头痛 ,但不经常发生□我有中度头痛 ,且经常发生□我有严重的头痛 ,且经常发生□我几乎一直都有头痛问题 6—集中注意力□我可以完全集中注意力 ,并且没有任何困难□我可以完全集中注意力 ,但有轻微的困难。□当我想完全集中注意力时 ,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当我想完全集中注意力时 ,有较多的困难□当我想完全集中注意力时 ,有很大的困难□我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问题 7—工作□我可以做很多我想做的工作□我可以做多数日常的工作 ,但不能太多□我只能做一部分日常的工作□我不能做我的日常工作□我几乎不能工作□我任何工作都无法做问题 8—睡觉□我睡眠没有问题□我的睡眠稍受影响 (失眠, 少于 1小时 )□我的睡眠轻度受影响 (失眠, 1-2个小时 )□我的睡眠中度受影响 (失眠, 2-3个小时 )□我的睡眠重度受影响 (失眠,  3-5个小时)□我的睡眠完全受影响 (失眠, 5-7个小时 )问题 9—驾驶□我能驾驶而没有任何颈痛□我想驾驶就可以驾驶 ,但仅有轻微颈痛□我想驾驶就可以驾驶 ,但有中度颈痛□我想驾驶 ,但不能驾驶 ,因有中度颈痛□因严重的颈痛 ,我几乎不能驾驶□因颈痛 ,我一点都不能驾驶问题10—娱乐□我能从事我所有的娱乐活动, 没有颈痛□我能从事我所有的娱乐活动 ,但有一些颈痛□因颈痛, 我只能从事大部分的娱乐活动□因颈痛, 我只能从事少量的娱乐活动□因颈痛 ,我几乎不能参与任何娱乐活动□我不能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项问卷将有助于医生了解颈痛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请阅读每个部分的项目, 然后在最符合你现在情况的项目方框上打钩。
  • 80066
    16:53
    主管医师汇报病历:患者男性,37岁,主因“车祸伤致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伴二便功能障碍3周”入院。详细的伤后治疗病史及目前查体情况,结合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入院诊断为:1、胸12腰1骨折脱位术后(AO分型 C2)  2、胸10脊髓损伤(AIS C级) 全体医师认真聆听病例汇报内容,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围绕脊柱稳定性及脊髓损伤展开讨论 洪毅主任医师为全体医师讲解患者脊柱骨折的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结合目前神经学情况,制动初步的康复目标及康复计划. 洪毅主任查房指导主管医师处理临床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洪毅主任在病房中针对患者具体问题,指导脊髓损伤患者ADL训练,强调康复治疗必须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 80048
    14:03
    今收53岁男患者,车祸后四肢瘫痪,伤后1个月,查体发现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位于颈5,双手和下肢完全瘫痪,肛门也没有自主 收缩,但罕见的是唯独右脚踇趾残存了轻微的自主活动,这是完全性损伤还是不完全性损伤?严格套用国际脊髓损伤分类(ASIA)标准,这是保留了运动功能的 不完全性损伤(C级),但这仅存的右踇微动对患者的实际意义几乎可以忽略。可见临床的分类与实际的功能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但毕竟有残存活动是有积极意义 的,继续观察,总结经验。

页面

推荐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病例
暂无信息

   


骨科在线 北京经纬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139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256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1号楼8层08公寓H

联系电话:010-85615836

Email:orth@orthonlin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