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5
18:13
罗卓荆教授 日前,教育部下发正式通知,公布了2009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入选名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罗卓荆教授被批准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罗卓荆教授长期从事骨与神经修复重建以及干细胞在骨肿瘤和骨质疏松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出具有高度仿真结构的神经支架,该支架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明显改善神经缺损修复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新型大块异种骨移植材料,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脊髓爆震伤的损伤机理和救治研究,填补了国际上脊髓爆震伤领域研究的空白;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分离获得骨肉瘤干细胞,为骨肉瘤的干细胞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罗卓荆教授带领的脊柱外科专家团队,每年完成各类复杂疑难脊柱外科手术1200余台次,作为国际脊柱学会(AOSpine)亚太理事会唯一一名中国籍理事及亚太AOSpine交流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主持并建立了国际脊柱学会亚太区培训中心。罗卓荆教授还是AOSpine国际讲师培训和资质认定专家,参与全球脊柱外科医师的培训。近五年,罗卓荆教授共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1名,向全军各中心医院输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36人,200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罗卓荆教授凭借其在工作领域内取得的突出成绩,脱颖而出被遴选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是目前我国骨科专业领域中唯一一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于1998年底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计划。长江学者包括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聘任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自实施以来,此项计划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数量也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
4387
12:38
侧弯高达88°,采用最先进的生长阀脊柱非融合手术后成功长高7厘米 金秋喜迎硕果,爱心播洒协和。2010年10月29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首名“明天计划”孤儿:河南省福利机构的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弯党幸保小朋友在成功接受脊柱矫形手术后,顺利康复出院。 2010年9月初,骨科赵宇副教授专程赴河南省福利机构进行了为期6天的巡诊工作,计划接收5名严重脊柱畸形孤儿。党幸保于10月13日由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护送来到北京,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特地选出一间阳光充足的病房作为“明天计划”专用病房,门口挂上标牌,全墙刷成粉红色,以示与其他病房的区别;室内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图案,引来病房其它住院小朋友驻足观看。在赵玉沛院长等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社会工作部还特地为小朋友聘请了专职护工,民政部“明天计划”办公室冀刚主任和张岚老师,医院盖小荣处长和董俐俐老师多次亲临病房,帮助解决小朋友的各项事宜,让他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来自洛阳福利院的党幸保小朋友初到陌生环境还有点紧张,不讲话也没笑容。美丽的护士姐姐们有办法,一堆大苹果、几袋小食品,令小幸保放松了心情,再抱抱、逗逗,熟悉了新环境的小幸保对着相机镜头笑得眼睛都没了。 小幸保今年7岁,自幼即发现脊柱侧弯,畸形不断进展,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和心肺功能。入院查体发现患儿剃刀背畸形明显,双肩不等高,躯干严重失衡。脊柱侧弯僵硬,而且身材矮小,身高仅95cm。经过详细的辅助检查还发现该患儿胸段多发椎体发育畸形,侧弯高达88°,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骨科邱贵兴院士亲自主持了全科大查房讨论该患儿手术方案,综合病人全身状况和病情,邱院士指出,该患儿年龄小(7岁),心肺尚未发育成熟,如果行脊柱融合手术,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心肺发育,甚至影响患儿寿命。因此建议为该患儿实施目前最为先进的生长阀脊柱非融合手术,在控制脊柱侧弯进展的同时,使其心肺得以正常发育,脊柱的生长功能得以保留。 经过术前精心设计和准备后,2010年10月19日由赵宇副教授和王以朋副院长为患者实施了脊柱后路生长阀矫形内固定术(胸2椎体至腰4椎体)。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小幸保的脊柱畸形明显改善,术后测量侧弯角度由术前88°减小至50°,双肩接近平衡,身高也增加了7cm。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小幸保术后10天顺利康复出院。 党幸保小朋友的顺利康复出院是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参与救治“明天计划”孤儿的良好开端。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作为全国疑难病诊治中心,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明天计划”事业出一份力,使更多的残疾孤儿得到救治。图 1 民政部中国收养中心冀刚主任亲自送党幸宝小朋友入住协和医院骨科。右二莫刚主任,左一骨科杨旭护士长,右一骨科李晔大夫。图 2 患儿党幸保术前大体像及X线片图 3 患儿党幸保术后大体像及X线片图 4 协和医院医护人员与党幸保小朋友出院前合影。右二董俐俐老师,右三骨科赵宇副教授,左二骨科杨旭护士长,左一骨科朱希田大夫。
-
4380
09:34
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师奖”颁奖表彰大会于11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获奖医师涵盖西医、中医、口腔医、公共卫生等多个医学专业的95名执业医师。 其中,骨科获奖的医生有: 马 迅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 教授 张 明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 李智钢 解放军第四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 杨克强 北京军区第255医院 骨科 主任医师第七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现场
-
4346
09:34
来源:骨科在线通讯员柴伟 2010年10月20日,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王岩教授喜获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在2010年度何梁何利奖励评审中,共51人获该项基金,其中成就奖1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3人,创新奖17人,王岩教授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系统研究、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的某些重要生理功能以及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治疗等方面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被授予“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项类别:医学药学奖,医学药学奖共5人获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金求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捐资四亿港币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对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激励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具有权威性的社会力量设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诺贝尔”奖,15年来,已奖励了901名优秀科技人员,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8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782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91位。 基金每年评奖一次,参照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提名推荐、资格认定、初评、终评、颁奖的程序进行。基金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人,每人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至多不超过65人,每人奖金20万港元。其中王岩教授获得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特定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按学科领域分设数学力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天文学奖、气象学奖、地球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农学奖、医学药学奖、古生物学考古学奖和机械电力、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冶金材料、化学工程、资源环保、工程建设技术奖等17个奖项。 颁奖大会现场 右起第4位为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王岩教授
-
4167
08:58
2010年9月21—24日,第45届国际脊柱侧凸学会年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45th Annual Meeting )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余名脊柱畸形专家参加了本次大会,这是有关脊柱畸形的最高级别的世界级会议,国内有约20余名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与会,李明主任带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朱晓东教授,吴大江、王传锋医生莅临会议,是国内获邀参会人数最多的医院。 本次国际脊柱侧凸学会年会合并日本骨科年会是全球脊柱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大会会前会深入讨论了针对亚洲人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手术策略。会议主体围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手术并发症以及脊柱侧凸患者生存质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Richard E Mccarthy,Lawrence G.Lenke,Oheneba Boachie-Adjei,George H.Thompson , Kenneth MC Cheung等诸多世界脊柱畸形界的著名专家参会。 近年来,通过李明主任和全体医生的不懈努力,长海医院脊柱外科成功地治疗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以及海外20余国家的大批复杂、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并在国外高级别骨科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通过此次大会,长海医院脊柱畸形诊疗团队掌握了目前国际脊柱畸形诊治领域最前沿的信息;同时,通过参与大会学术交流,我们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脊柱畸形诊治的最新进展,使世界各地的学者了解了我们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次大会必将使长海医院脊柱畸形诊疗团队更好的把握目前该领域的新理论、新进展,为将来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也必将更好地推动我科脊柱畸形诊治水平迈向国际前沿!
图为李明教授及我科另外三位医生大会合影(右二为李明教授,左二为朱晓东教授,左一为吴大江医师,右一为王传锋医师)
图为李明教授和美国Todd Albert教授会场合影(右一为李明教授,右二为Todd Albert教授,左二为朱晓东教授,左一为王传锋医师)
图为李明教授和美国Todd Albert教授会场合影
图为李明教授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Oheneba Boachie-Adjei教授会场合影(右一为李明教授,中为Oheneba Boachie-Adjei教授,左一为中山医科大学郑召民教授)
图为李明教授和美国David Roye教授会场合影
-
4159
11:50
2010年8月,李明主任应邀参观了强生脊柱Depuy公司位于美国总部及其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DePuy总部于2009年8月在美国麻省的Raynham正式成立,该公司长期致力于骨科及神经外科医生及医疗相关人员的专业教育,推动各国骨科及神经外科的医疗水平。李明主任此次受邀参观该公司总部,听取了相关人员对该公司设计理念、生产流程的介绍。随后,李明主任指出,现今医学领域,转化医学炙手可热,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有很多好的想法,国内外的医疗器械机构要多和这些科学家合作,将科研过程中符合病患特殊要求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成果用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遵循人性化的原则,不断完善产品,以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方案。另外,李明教授的此次参观交流也必将为国内的骨科诊疗设备生产带来最新的国际理念,从而推动同类产品的国产化不断发展。
李明教授在Depuy总部与研发人员研究新手术器械
李明教授在美国强生总部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参观
李明教授与Depuy总部高层进行学术交流,表达了他对脊柱手术现状的新思路、新方向。
-
2463
19:26
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共有 334 名个人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其中骨科有:
王 岩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金大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蒋协远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朱立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高 俊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叶哲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乔 林 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
2464
00:27
7月31日上午,湘雅二医院孙材江教授八十寿诞暨从医61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院长周胜华教授致辞,代表全院职工向孙教授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向莅临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孙教授是湘雅二医院建院元老之一,见证了医院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还曾为这艘巨轮掌舵三年。作为骨科专家,孙教授在国内最先开展关节镜等技术,为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校首建骨科硕士点和创伤骨科研究室,为学科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像孙教授这样的老专家,他们是医院的至宝,是活历史、是真楷模、是弘扬湘雅精神的生动教材。孙教授服务基层、心系百姓的农村情怀,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的医德医风以及爱院如家、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随后,孙教授的学生、骨科教授彭丹介绍了孙教授的简历及医教研方面取得的成就,骨科教授张湘生代表孙教授全体学生发言,向孙老师致以诚挚祝福和衷心感谢。
湖南省医学会刘家望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孙教授是湖南省医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现代科技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美好结合的典范,在他身上能看到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博爱向善的人文精神。他代表省医学会祝孙教授健康长寿,事业再辉煌。
湘雅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伏友盛赞孙教授是好领导、好老师、好医生。他说孙教授的个人性格、工作作风、学术地位和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是湘雅精神的“活标本”,他衷心祝愿孙老健康长寿,幸福平安。
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省中医学会、省康复医学会领导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寿词。
中南大学副校长李桂源代表学校向孙教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说,孙教授怀着为祖国医学卫生事业振兴、医疗卫生事业后继有人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所从事的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医学人才。要学习孙教授“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坚忍不拔、契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师道精神,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孙材江教授发表了满怀深情的答谢词,向领导和嘉宾的到来与祝福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八十年来,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但他一直以一个合格的医生、合格的教师、合格的丈夫、合格的父亲来要求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愿在有生之年,为骨科事业的发展倾尽绵薄之力。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湘雅医学院院长陶立坚,院领导刘瑞洪、薛志敏、杨一峰、陈晋东、徐军美,调研员黄金华,兄弟医院领导出席。在外出差的院党委书记周智广教授发来贺词,向孙教授八十寿诞致以诚挚祝福。
孙材江教授的同事、好友、学生代表和省内骨科医师等共200余人参加庆典。
骨关节感染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习班也在当天举行。
孙材江教授简介:
孙材江 男,汉族,193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47年9月考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七年制本科;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医学院及中原医学院学习及工作;1954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后在湖南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任助教;1958~1961年在广州中医学院、北京中医研究院学习中医三年;1961年在附二院外科及骨科工作至今,历任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及创伤骨科研究室主任,1986~1989年任附二院院长。1981年赴奥地利、西德考察。198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全国先进科协工作者。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两次当选湖南医大十佳教师。曾兼任中华骨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南六省骨科协作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委员;湖南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科协及省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外科组长。《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风湿病杂志》、《中国骨伤》等专业期刊编委。任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特约技术顾问,美国AAAs学会特邀国际会员。现兼任湖南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省老年科协,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入选1997年世界名人录。长期从事骨科特别是创伤骨病专业。擅长骨折、脱位、骨关节化脓性及结核性感染和骨肿瘤的防治。在国内最先开展关节镜工作。最早引进、研制和应用庆大霉素珠链防治骨关节化脓性感染。专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特别是“非手术疗法”及“有限手术方法”治疗骨科创伤和疾病。多次成功地保留严重创伤和感染的伤病肢体。对骨质疏松症、非化脓性
-
636
01:29
)“今天尽快输血,尽量将保肢的希望增加到最大。”26日上午,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张堃会同多名骨科专家,对为逃出传销魔窟受伤的云南女大学生何希静进行会诊,积极研究治疗方案。
24岁的何希静是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学的是历史专业,7月11日受表弟邀请来西安游玩。何希静没想到,来西安后才发现自己被表弟骗了,陷入一个传销
魔窟。不愿屈从的她多次试图逃出,都遭到阻拦、没有成功。12日凌晨4点左右,她趁别人熟睡,想从窗户逃走,不小心从四楼坠下,双腿摔伤、难以移动,当天
早上被其表弟送到了东郊某医院。在该院骨科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7月23日15时又被转入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
市红会医院立即组织专家,对何希静进行了详细检查。从伤情来看,何希静小腿内侧坏死肌肉已被切除,骨头裸露在外,感染严重,很多组织坏死,脚前部已
经坏死,脚后部坏死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面临截肢的危险。昨日上午,市红会医院医护人员给何希静换了药;张堃副院长和多名骨科专
家再次针对何希静的病情进行会诊。专家们表示,要对何希静继续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尽最大努力保住何希静的下肢。“这个孩子很可怜,
保住下肢,就等于为她留下了希望!”
来源:西安日报
-
2465
22:40
2010年7月21日-24日,第17届IMSAT(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Advanced Spine Technique),即国际脊柱外科新技术会议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IMAST亦是目前全球最高级别的脊柱外科会议,云集了全球顶尖专家,本次大会共吸引全球800余名脊柱外科专家参会,就全球脊柱外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由SRS候任主席Lawrence G. Lenke, MD及国际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Todd J.Albert,MD任大会主席,国内众多医院专家积极投稿,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大学鼓楼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山大学附一医院等均派出国内知名脊柱外科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我院脊柱外科张宏其主任的两篇投稿有幸被遴选作为大会发言(也是获大会发言的唯一大陆单位),会上张主任分别就该两题目:重度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Posterior Surgery only Assisted by Big-weight Halo-Femoral Tra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tic urves >100°”)以及脊柱结核易感基因研究(“Association between FokI Polymorphism in Vitamin D Receptor Gen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pinal Tuberculosis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做大会发言,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据悉脊柱侧弯和脊柱结核并截瘫的治疗,是我院脊柱外科经多年努力而形成的两大特色,其中该科所主持的科研项目“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外科优化治疗方案基础及临床研究”曾获2008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另:到目前为止,该科完成脊柱侧弯手术的病例数及其难度、相关基础研究等亦位居国内前茅。
这次会议加强了我院脊柱外科与国际脊柱学术界的交流,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脊柱外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